本报讯(刘晓东)近年来,十八站林业局以林长制为抓手,创新构建“制度保障、专项行动、科技赋能、群防群治”的立体化管护体系,推动森林资源保护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转变,筑牢了施业区生态安全屏障。
机制创新筑牢制度屏障。全面深化林长制改革,构建“三级林长+网格员”责任体系,设立86个管护网格,签订三级管护协议1366份,形成“局—场—站”垂直管理链条。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和验收清单的闭环管理模式,去年以来召开管护专题会议13次,开展专项督查16次,推动管护责任从“纸上”落到“地上”。
专项行动织密防护网络。去年以来,累计开展“绿网”“清风”“巡山清套”等专项行动9次,出动巡护人员500余人次,排查重点区域22处。推出“专班推进、地企联动”工作机制,与地方政府、公安机关开展联合执法3次,对18家快递站点、山货商铺进行突击检查,切断非法交易链条。在积雪期,利用“脚印追踪法”开展地毯式清套行动,精准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行为。
科技赋能提升管护质效。创新采用“近山管护、远山设卡”模式,在9个林场布设高清摄像头28个,配备9架无人机,为管护员安装北斗智能巡护系统,构建起“无人机周巡查、监控探头实时盯防、管护员日报告”的综合防护体系,施业区内未发生一起违法占用林地、毁林开垦和乱砍盗伐林木等违法行为,有效维护了生物多样性。
全民参与营造群防氛围。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活动为契机,通过设立生态课堂、制作普法短视频、悬挂条幅、发放宣传单和现场普法等形式,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增强职工群众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营造了群防群治的氛围。
巡护人员在施业区安装红外线记录仪。 刘晓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