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工作切忌心浮气躁

2024-11-13 07:57:34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胡晓君

“浮躁祸国殃民,贻害无穷,必须戒此顽疾。”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一书中谆谆告诫。古人云:“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有了浮躁之气,就容易急功近利、杀鸡取卵,背离新发展理念;就容易华而不实、哗众取宠,背弃求真务实之风;就容易贪图虚名、放弃宁静淡泊心态;就容易心存邪念、行为失范,走入错误的泥潭。可以说,浮躁之气败坏党风、政风,影响干部健康成长,对党和人民事业危害甚大,必须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力戒职务升迁上的浮躁心态。“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一个干部能否得到提拔、什么时候提拔,除了要看个人的能力和素质,还要综合考虑工作需要、班子结构、职位空缺等情况。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一个优秀的领导干部应该有很宽的政治胸襟,包括在个人职务上能进退自如。因此,身为领导干部更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秉持“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的洒脱淡然心态,自觉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要求自己,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和群众选择。

力戒追求政绩上的浮躁心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领导干部来说,发展经济,造福百姓,应该干出政绩。说到政绩,自然有“显绩”和“潜绩”之分。所谓“显绩”,就是成绩立竿见影、显而易见;所谓“潜绩”,强调的是润物无声、功在久远。其实,“显绩”与“潜绩”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潜”是“显”的基础,“显”是“潜”的结果。为此,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不因“潜”“显”有别而厚此薄彼,既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实打实解决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的问题;又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把精力和才智真正用到为人民服务上来。

力戒工作落实上的浮躁心态。为政之要,贵在落实。如果作出的决策没有落实,对群众承诺的事情没有兑现,就会失信于民,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抓工作落实,来不得半点虚功,容不得半点懈怠,必须坚持以效果为导向,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依照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一步一个脚印抓出成效,在真抓实干中推动发展、造福群众。改革发展很多工作不是立竿见影有回报的,抓落实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做实做好,最终抵达目标,干成事业。

浮躁是精神上的“杂草”,是个人操守的大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静下心来,专心致志、脚踏实地,始终做到精神镇静、头脑冷静、心态平静,自觉培育静气、大气、锐气,力戒浮躁、急躁、焦躁,涵养浩然之气,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检验和历史检验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