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荣光
据新华网11月28日报道,湖南省纪委监委对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近期查处的8起集中整治典型案例进行公开通报,其中有怀化市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印宇鹰在乡村振兴中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问题:为树形象搞政绩,无视群众利益搞“一刀切”,强制拆除群众附属建筑和生活菜园,“垒大户”“堆盆景”,打造4条检查调研“经典路线”,损害群众利益,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到基层检查工作、调查研究,是为了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摸清基层实际,找准存在问题,研究进一步推进工作的新对策。检查和调研只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工作的结果。为此,需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一线了解基层实际,切实发现和研究问题。然而,倘按“经典路线”行进,能看到和发现什么呢?恐怕只能是“垒大户”“堆盆景”,刻意打造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为检查调研设立“经典路线”,完全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与党的群众路线唱反调,绝对不能允许。但需要警惕的是,喜欢为上级安排检查和调研路线的并非个例。有人下基层时,喜欢轻车熟路,到工作出成绩、受表彰的地方;基层单位在接待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时,也喜欢安排去工作搞得好、问题比较少的地方,最好是多年的先进典型。为何安排去这些地方调研?当然是看上这里的工作有特色,以往形成的文字及视频等材料也丰富,据此形成材料既会让调研者感到方便轻松,也能表现出当地的政绩,让基层领导脸上有光。几方共赢,皆大欢喜。
这样的“检查调研”虽然让上级领导“高兴不已”,下级单位“沾沾自喜”,但真正的问题却被掩盖了。调研变成了“调演”,注定与发现和解决问题无缘。只看“盆景”,就会错过真正的“风景”;绕着问题走,就无法发现工作需要改进和着力的地方。那些被忽略的“后院”和“角落”,恰恰可能是矛盾比较集中、问题比较突出的地方。
检查调研千万不能走“经典路线”。只有深入基层,实事求是做检查、搞调研,才能看到真情况、听到真意见、抓到真症结。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许多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要解决,有许多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困难问题要面对。老问题、老矛盾有新变化,新情况、新课题层出不穷,呼唤着听真话、察真情,摸实、摸透、摸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此,需要实事求是,特别关注薄弱环节,多去地处偏远、条件一般的地方,了解那里的群众所思所盼,发现痛点、难点、堵点,以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办法、开展新探索。
时下年终将至,检查考核多了起来,为新一年工作做计划的调研准备也不少。无论是上级机关去基层检查和调研,还是基层接待上级的检查和调研,都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形式主义,保持求实作风,细致深入地下真功夫、苦功夫、笨功夫。要力避因方式方法不当造成的信息获取不全面,力避检查调研陷入被安排设计的“假景观”,拒绝“经典路线”,防止调研变“调演”;要真检深查、真调深研、真督实导,保证检查和调研过程的真实全面。只有确保检查和调研的各个环节都做到走真走深走实,不再浮在表面、流于形式,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达到检查和调研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