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双
近期,湖南、吉林、甘肃、云南等多省公布了违规借调的整治与规范情况。借调曾是很多单位都在使用的一种比较灵活的用人方式,不可否认,借调可以缓解部分单位面临重大工作任务时“缺兵少将”的状况。同时,对于被借调的基层干部而言,获得锻炼的机会,也有利于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然而,近年来某些地方在借调干部方面存在泛化倾向,甚至出现了“借调”的干着、“在编”的看着等现象。为此,必须坚决刹住违规借调的不正之风,把基层“强身”和机关“瘦身”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基层干部“回巢归位”,着力解决“基层没人干事、机关人浮于事”的问题。
澄清底数做到心中有数。基层骨干长期被上级部门借用,导致基层“失血”严重,很多工作难以开展,是不少地方长期存在的顽瘴痼疾,针对这一基层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必须采取坚决果断措施,全面从严规范人员借用,大力推动干部回巢归位、履职尽责,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首先,各地要对在编不在岗干部进行全面摸底清查,对本地区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编制数量情况、人员在编情况、人员在岗情况进行大起底,为清理整治基层借调人员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政策保证。
重拳整治确保由乱到治。近年来,违规借调、过度借调等现象屡禁不止,有的地方经常陷入“清理—反弹—再清理”的怪圈,让基层单位不堪重负、苦不堪言,成为变相加重基层负担的一大源头。要针对基层所求所盼专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深入研究推演,确保借调人员全员归位、借调政策全面从严、借调整改全速推进。可以尝试对在借调人员清理整治过程中敷衍塞责的部门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取消评优资格,凡限期未归的借调人员年度个人考核确定为不合格等次,以严格考核倒逼工作落实。
建章立制形成长效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公务员工作,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为整治借调乱象,让基层人员轻装上阵指明了方向路径。要对清理整治工作开展常态督查、专项通报、严厉处置,全面掌握借调人员返岗归位情况,坚决防止私下回流,切实巩固清理整治成果。但清退工作不能“一刀切”,因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等借调的人员,须等借调期满、完成交接工作后再清退。与此同时,针对部分机关单位人少事多、人岗难适的情况,要采取盘活编制资源、对口补充临聘人员、深度挖掘内部潜能等方式,着力破解基层、机关人员配置、上协下同难题,切实推动工作运行顺畅、整体运转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