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玛县开发利用老区红色资源 助推特色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

2025-01-02 08:13:55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大兴安岭地区老促会联合调研组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重要指示,大兴安岭地区老促会紧密结合年初调研课题,采取地县联动的方式,组成由地区老促会牵头、地县发改委、文旅局、呼玛县老促会等参与的联合调研组,对呼玛县开发利用老区红色资源、助推特色旅游发展情况深入调研。

呼玛县丰富的红色资源

呼玛县是二类老区县,有老区村30个,占55.6%,红色资源十分丰富。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联在闹达罕战地、北习里战地、宋家店头卡、画山、三间房、旺哈达过江等地与日伪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自1945年11月至1946年8月,黑河军分区、黑河中心县委、西满军区三师特务团等我党领导的民主联军和工作组与国民党光复军及土匪地主武装历经三次斗智斗勇,并于1946年8月13日进驻呼玛城,建立了民主政府;1946年10月,开始接收鸥浦县(现为呼玛县鸥浦乡),然而两次和平接收失利,中共呼玛县工委书记荫正祺等烈士不幸牺牲。1947年2月初,黑龙江警备三旅组织精干剿匪部队歼灭国民党光复军残匪,解放鸥浦县。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呼玛县组织民兵武装与边防部队共同保卫领土主权。1969年,中国与前苏联发生吴八老岛领土争端,边防战士任久林不幸中弹牺牲。吴八老岛位于鸥浦乡三合村,距黑龙江边西北200米。三合村出色地完成了工事修建、上岛巡逻等战备任务,被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三合战斗村”。英国战地记者马克斯维尔受邀至现场考证后,在国际舆论中公开公正报道吴八老岛争端真相,为中方主持正义。为纪念这位国际友人,呼玛县修建了马克斯维尔亭、2017年,建成呼玛博物馆;2023年,建成韩家园村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

呼玛县老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呼玛县在大力发展冰雪游、界江游、民俗游、武侠小镇游等特色旅游的同时,十分重视老区红色资源的挖掘、修复和利用,促进红色旅游与生态特色旅游融合发展,努力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仅2023年,全县接待游客16.86万人次,同比增长54%,实现旅游收入5794万元,同比增长51%。

促进红色旅游与生态特色旅游融合发展。呼玛县多方筹措资金,先后修建、扩建、改建了呼玛县烈士陵园、烈士纪念塔、东北抗联战地纪念碑、荫正祺烈士牺牲地、大兴安岭林区三次开发建设十万大军登陆地、老区村镇标识等,特别是近年来,筹措资金5000万元建立了呼玛博物馆;筹措资金340万元,利用现有房屋改建了韩家园村史馆、展览馆、电商馆等,打造了以韩家园地级红色美丽乡村、三合村吴八老岛保卫战发生地、呼玛博物馆为核心的三大红色景区。通过红色遗址遗迹、文物图片、文字解说进博物馆、村史馆、展览馆等,使人们在旅行中能触摸历史脉络、回望红色记忆、感悟胜利果实的来之不易。同时,围绕红色景区“打卡”地,大力发展旅游民宿服务业,实现旅游富民。

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引导作用。呼玛县是大兴安岭地区东北抗联和民主联军的重要活动区。为传承历史、弘扬抗联精神,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引导作用,县老促会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组织力量,努力挖掘红色资源,编辑、整理红色故事,近三年来,先后出版了《呼玛县革命老区发展史》《雪域火种——抗联三支队在大兴安岭》《边塞剿匪》等书籍,为弘扬抗联精神提供了生动教材。

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旅游服务实力。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呼玛县大幅度提升了通省、通乡、通村公路等级;2024年8月10日,呼玛鹿鼎山机场正式通航,结束了长期单一公路的交通方式,形成了呼玛-加格达奇-五大连池“1小时”低空经济生活圈。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呼玛至黑河铁路前期工作。

开发老区红色资源助推特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革命文物保护不够。由于革命文物保护的文物点,大多位于偏远山区,保存现状堪忧。比如,在金山乡旺哈达1942年抗联三支队过江地仅有的一块巨石纪念碑,由于日久年深,石碑上已经字迹模糊、石碑周围杂草丛生。目前,一些红色遗迹遗址不但没有纪念碑,有的甚至连简单的标识都没有,曾经的革命历史怎可被后人遗忘。比如,抗联三支队曾经在呼玛县战斗过的画山、北习里战地、宋家店头卡、十六站会宝沟、日升利、三间房、二道盘等地,都留存着不可磨灭的红色记忆。

缺少红色旅游规划。全县红色资源开发和利用缺乏统一性、系统性、协同性,存在起点低、规模小、影响力不大等问题,在旅游线路整体打造、旅游宣传营销及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等方面仍存在“单打独斗”的局面,红色旅游发展的整体规模、综合效益、社会影响没有得到凸显。比如,荫正祺烈士牺牲地鸥浦乡正棋村、曾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战斗村”的鸥浦乡三合村等地,在红色旅游方面都未曾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规划和开发。

红色文化宣传质量有待提高。对红色资源的研究与开发还不够,一些有影响的典型人物故事及重要活动事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缺少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现代特征的,能将全县红色历史系统、全面、连贯地反映出来的,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凝聚人的文学艺术作品;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缺少VR、5G、人工智能等提升吸引力和体验度的科技手段。

几点建议

以政府为主导进行顶层设计。结合红色资源分布情况,参照《黑龙江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22-2030》,把红色旅游作为一个板块,纳入“大旅游”盘子之中,做到规划、宣传、线路“三统筹”,打造贯穿呼玛县全域的“大旅游”经典线路。

打造集瞻仰、缅怀、体验于一体的项目。突出教育性加大“红色标识”建设力度,提高项目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通过沉浸式体验,诸如穿“红衣”、走“红路”、唱“红歌”、住“红房”,使之在涉“红”体验中了解历史、感受文化、培育精神。

编排红色文化艺术精品。以当地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革命遗址为线索,深度挖掘提炼,借鉴当代艺术表达方式进行创作加工,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编好讲好红色故事,打造具有时代精神的佳品力作,点燃红色“文化引擎”。

搞好资源配置和产业管理。突出“三合战斗村”(吴八老岛)景区和县博物馆、呼玛尔自驾营地的升级改造,加强军地协调沟通,积极探索和总结符合本地旅游实际的管理运营方式,完善行业管理机制,提升自驾游俱乐部、民宿协会的管理水平。

强化投入和保护力度。通过普查建立红色遗迹保护和利用项目库,根据重要程度、保存现状、产权归属情况,明确管理权限,做好红色资源,包括日本侵华罪证的抢救保护。加大保护设施的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对一些位于乡村的红色遗迹、遗址,可结合村公益性岗位,用适当补贴的办法,明确专人看护。加快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设施建设。

加强人才培养。可通过与漠河文化旅游学院建立校县合作机制,开设与红色旅游相关的课程,加强与红色景区在就业方面的合作以及办班培训乡土讲解员等方式方法,以就业为导向,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红色旅游人才队伍,为红色景区注入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