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2025-01-08 08:01:58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王晓梅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在文化领域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既有前期改革举措的延续,也有发展前景的统筹安排,清晰呈现新征程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改革蓝图,为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但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斗争和较量有时十分尖锐,必须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要坚持党的领导,将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把握在手中。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制度化。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抓好党的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

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新时代新征程,为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着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高质量作为文艺创作的生命线,推出更多优秀作品,从“高原”向“高峰”迈进。要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引导广大作家、艺术家立足生活的深厚沃土,自觉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充分发挥个性与创造力,推出更多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要保护好文化遗产,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组织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督察,着力推动文物古迹、古老建筑、非遗民俗等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加快构建保护格局。

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当前,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也是文化建设的新空间。要深化网络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好网络信息内容和传播各环节,整合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职能,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形成更科学高效有序的网络体系。生成式人工智能是目前最具革命性、引领性的科学技术之一,要尽快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推动这一重要领域的产业发展、技术进步与安全保障,做到趋利避害、安全使用。要牢记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使互联网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构建更有力的国际传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创新开展网络外宣,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促进宣传、外交等领域协调配合,推动部门、媒体等主体协同发力,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用好中华文化资源,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善用文化文明的力量,是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必然要求。要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推动文明交流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建设,深入实施中华文明全球传播工程,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大任务,明确改革路径和具体措施,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改革发展明确了清晰的时间表和任务书。我们要深刻领会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找准施策主要方向,贯彻落实改革任务,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扎实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作者单位:大兴安岭地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