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予 梓菱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的消息,去年以来,各地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不动产“办证难”这一关系民生、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将其与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深度融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展专项监督,强化协调联动,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这不仅是对群众诉求的积极回应,也是对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有力亮剑。
实效是检验为民服务的标准。改善民生,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关键就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细、从小、从实、从惠入手,一件也不能少。以“小切口”推动“大民生”,依规依法,通过发现“一件办不成”到促成“一类办得成”,不仅对实事要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还要查责任、查风腐,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聚焦堵点在哪里,工作就从哪里做起,通过缩短物理距离,拉近与群众的情感距离。这就要转变工作方式、贴近群众,努力做到知晓群众“痛点”所在,明晰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与群众能心心相印。现实中,无论是“办证难”问题的意见诉求,还是诸如困扰基层群众的“车位、学位、厕位”和“物业、用水、菜价、道路”等民生问题,都需要真抓实干,真实抓住群众实际生活中的难处、痛处,听群众的实话、心里话,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有效的举措解决好实际问题,赢得群众信任。
把群众的小事当成我们的大事,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拉近情感“零距离”。办实事不仅要动真格,更应体现在不敷衍,为民办事实打实。需要认清“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责任使命,增强责任之心,把心思和精力用在真抓实干上。把群众当作一家人,以真诚的态度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切身感受群众疾苦,真正做到知民情、顺民心、遂民愿。从一点一滴的细微具体之处抓好民生问题,看似细枝末节,却是群众感受最深、关切最重之所在,让民心更“暖”,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赞誉。
群众的诉求就是党员干部努力的方向。聚焦“办证难”解决的是“大民生”。说一千道一万,“落实”二字是关键。办实事、办好事,最终目的是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避免办实事过程中的“蜻蜓点水”、简单的“雁过留声”或者“雷声大雨点小”。在办实事的过程中,带着真情下去带着实情回来,带着责任下去带着任务回来,带着问题下去带着满意回来,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抓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人民至上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体现在办好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件件小事、一桩桩实事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只有真正找到问题的“堵点”所在,抓住解决的“抓手”,系统性地建立科学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治愈“办事难”的行政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