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

2025-03-26 07:58:14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王萍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是转变干部作风、破解发展难题、推动事业发展的有效方法。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领悟“四下基层”的思想精髓,锤炼“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及时倾听民声、汇聚民意、化解民忧,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努力让林区百姓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带着使命下基层,及时把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到千家万户。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其宣传工作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生命线”,要坚持群众在哪里,宣传就到哪里,精准把握群众的政策需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及时把惠农政策送到田间地头,惠企政策送进企业生产一线。要让党的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把“专业术语”转变成“群众语言”,把“理论观点”转变成“朴实道理”,与百姓同坐一条板凳,有声有色地传递党的新思想,让群众理解透彻、准确掌握、全面实施,把“党的政策主张”转变为“群众自觉行动”,凝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带着问题下基层,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所以调查研究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坚持问题导向,掌握好基本情况,将问题找准,把措施提实,着力解决“一件事”,推动解决“一类事”。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调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反对流于形式、走马观花的调研方式,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摸清群众诉求,收集群众忧盼,实事求是反映情况,与时俱进改进、调整、优化现有工作,有效解决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

带着责任下基层,依法依规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信访问题大多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及时有效地将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是每一个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不推、不拖、不躲,接访时不回避问题、不掩盖矛盾,主动站在信访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把群众信访转化为干部“心访”,把信访情绪转化为干群情谊,现场研究解决方案,明确办结时限,用心用情做好群众信访工作。要转变工作方法,变“坐诊”为“出诊”、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仔细查明来龙去脉,找准问题症结,精准综合施策,依法依规化解,切实把矛盾化解在源头和萌芽状态。

带着初心下基层,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俗话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很多时候只有干部的身子“沉下去”,群众的问题才能“浮上来”。要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沉、脚印下乡,聚焦群众诉求集中、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现场研究、现场分析、现场协调,及时把问题解决在一线、把矛盾化解在一线、把工作落实到一线。要用好“人大代表接待日”“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等各项工作机制,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拓宽群众诉求渠道,认真梳理群众宝贵的意见建议,拿出“马上办”的行动力,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真正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作者单位:松岭区劲松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