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关键在落地

2025-04-09 08:02:04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潘铎印

近年来,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其中,中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长问题尤为突出。调查显示,能够达到每天体育锻炼两个小时的中小学生比例为18.3%。虽然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多次发文强调“保证学生校内外每天两小时体育活动”。但这一要求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差距。

体育活动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要求“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体育教育不仅能促进健康、预防肥胖和近视,更对塑造学生的体魄和人格具有独特价值。通过体育活动,学生可以释放压力、调节情绪,培养团队精神、增加交流,这些作用是其他学科知识无法替代的。

落实中小学生每天2小时体育锻炼,需要多方协同发力。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完善多元评价体系。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要优化课程设置,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家长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运动习惯。社会体育组织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补充,积极提供更多的设施、场地、师资,为孩子们普及丰富的运动技能。只有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才能使这项政策真正落地见效,让孩子在运动中健康成长。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关键成长期,让孩子们喜欢运动、坚持锻炼,是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将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纳入重点任务,保障活动经费和师资配备,建立体育课程落实专项督导机制,确保孩子们有充足时间进行户外运动。遵循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通过体育锻炼促进智力发展,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体育强则中国强。在确保全国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锻炼时间达到1小时的基础上,教育部去年9月进一步要求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这不仅是时间要求,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让体育为每个孩子的成长赋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