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波
“不能变心而从俗”出自屈原的《九章·涉江》,意思是说,我不能改变信仰和节操去顺从世俗。曾有渔父劝他:“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屈原回答:“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一尘不染香到骨”的品格,始终锚定心中“道义之基”,保持浩然正气,是真正的大丈夫。时至今日,屈原的一身风骨,仍给党员干部以启迪和借鉴。无论何种境遇,党员干部都应该坚守信仰,“不能变心而从俗”。
什么是俗?笔者认为,俗,主要指庸俗之风、不良习俗、不正风气等。无数事实表明,一旦变心从俗,丢掉本色、丧失气节,便极有可能“斯文扫地”,受到道义的审判、法律的惩处。因此,凡是廉洁耿介之士,不仅不会变心从俗,还能看到俗化之后的危害。广大党员干部应像屈原那样“一尘不染香到骨”,决不违背初心使命而变心从俗。
树立防俗之心。防,预防、防止,将不良事物的发展遏制于萌芽状态。防止变心从俗,就是要从内心深处警惕庸俗、反对庸俗,不让任何庸俗行为在心灵深处占据位置。在花花绿绿的繁华世界里,谁都不可能独自生活在真空里,面对各种扑面而来的诱惑,必须保持本心,坚守底线。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加强自我革命,不断提升品德修养,确保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纪律上的清醒人、工作上的实在人、生活上的干净人,确保心无杂念、德无杂质、行不乱章;自觉接受教育实践,通过参加单位组织的警示教育、参观见学等活动,增强对庸俗之风、不良习俗、不正风气等歪风邪气的认识,认清俗的危害、贪的后果,让自己心存敬畏。政治上的清醒,理论上的坚定,是树立防俗之心的关键所在,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遵守拒俗之规。拒,拒绝,反对,堵上不良事务横行发展的“门”。防止变心从俗,制度是硬手腕。我们党制定了大量党规党纪,对党员干部的庸俗之风、不良习俗、不正风气等歪风邪气加以约束和监督。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刚正不阿、作风正派,要视党规党纪为带电的“高压线”,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一方面,党员干部要自身学好党规党纪,让自己始终在纪律上保持高度清醒,另一方面,要教育亲属敬畏纪律威严,个人主动遵守纪律,家庭监督执行纪律,确保八小时内外一个样,不让遵规守纪有“真空地带”,不让拒腐防变留有死角。只要熟知党规党纪,遵守党规党纪,变心从俗便无路可走、无门可入。
保持去俗之举。去,砍掉,消灭,将身边的不良事务扼杀于发展过程中。防止变心从俗,最关键的是行动。不变心是主观意愿,但挡不住客观存在的层层围猎。党员干部要清楚,权力是谁给的,权力要为谁服务,合理运用好手中权力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面对上级领导打招呼和同事寻求帮助,对照职责要求该说“不”的坚决说“不”;面对亲朋的说情和请托,对照规章制度该拒绝的坚决拒绝。只要不以权谋私、公器私用,一切从俗的行为都可以挡住。以身作则是最好的示范,党员干部带头反对庸俗之风、不良习俗、不正风气等歪风邪气,身边人就不会再屡屡以身试法,就不会再频频铤而走险。人人保持去俗之举,人人反对歪风邪气,自会营造、维护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
“不恒其德,无所容也”。党员干部无论什么时候都应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老老实实干事。一旦变心从俗,就可能让人性之恶吞噬自己,让世俗之祸损害前途。党员干部只有保持初心恒心,坚守党性原则,才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才能始终忠诚干净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