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中的重要意义提升到新高度,对有效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有利于为基层治理提供独特的实践着力点,进而充分发挥“家庭”在基层治理中的社会责任与职能作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推进“平安兴安”建设,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厚植家庭文明,以家庭文明助推社会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家庭文明对家庭个体成员的健康成长有着直接、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要长效化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家庭文明具有传承性和延续性。家庭文明建设重在久久为功、长久长效。应当积极完善“五好家庭”和“最美家庭”工作机制,开展廉洁家庭等家庭文明创建活动。同时,扩大家庭文明建设活动领域和范围,推进家庭文明建设活动向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延伸,促使广大家庭、万千群众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活动,让社会涌现出更多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勤劳致富、邻里互助等最美文明家庭。要常规化引领家庭绿色生活。绿色生活方式涉及百姓的衣食住行,是当下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应积极倡导和宣扬绿色理念、绿色生活方式,加强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宣传,制作家庭生活垃圾分类公益广告,提升家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部署开展“绿色生活”家庭主题实践活动,从而推动基层社会绿色健康发展。
夯实家庭教育,以家庭教育培育时代新人。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家庭教育,引导家长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培养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要系统化构建家庭教育平台。家庭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丰富内容,明确目标。应积极构建线上线下家庭教育工作阵地,实现家庭教育工作平台联动、优势互补;打造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县、示范社区、示范点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示范乡镇等;搭建覆盖城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家庭教育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提供便捷多元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要精准化拓展家庭教育资源。做好家庭教育,拓展家庭教育资源,贵在精准。应依托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开展家风家教课堂、亲子活动等实践活动;发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儿童之家、社区家长学校、网上家长学校等阵地作用,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组织专家开展家庭教育巡讲,广泛宣传家庭教育科学理念,使广大家庭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成长观。
传承优良家风,以优良家风引领党风社风。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风体现着家庭传承的美德,体现着家庭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和整体气质。要把家风建设作为党员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党员和领导干部筑牢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以纯正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社风。要多维度创新家风宣传。做好家风宣传,应搭建家风宣传平台,发挥融媒体优势,注重利用国际家庭日、“六一”国际儿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家庭典型宣传展示、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劳动最光荣”等宣传活动,做精做强家风宣传,以家风带动社风。要多举措讲好家风故事。家风具有价值引领性,良好的家风是培育良好社会风气的关键。宣讲是弘扬家风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是连接家庭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应通过家风宣讲、先进事迹报告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家风故事。同时,把廉洁自律纳入家风建设,开展清廉家风主题讲座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自觉修身齐家、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筑牢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
提升家庭服务,以家庭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要对特殊问题家庭特别关切。妇女儿童是家庭和社会的弱势群体,面临的问题有其独特性。城市社区、村级党组织对家庭的特殊情况、特殊问题要有针对性举措,妇女儿童需要什么服务,基层党组织就送什么服务,实现家庭“点菜”,基层党组织“做菜”,妇女儿童“品菜”的服务模式。要对特殊困境家庭特别帮扶。妇女儿童作为社会和家庭的弱势群体更易受到伤害,更易陷入困顿。对于陷入困境的妇女儿童,妇联组织可以因人因户施策,依托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利用妇女儿童发展专项经费,实施助学工程等关爱项目,增强妇女儿童抗风险能力,促进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
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推进“平安兴安”建设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家庭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积极探索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新路径,以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
(作者单位:大兴安岭地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