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祖萱
笔者是一名公务员,每天夜里,都会观看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夜读”栏目,细细品读最新的夜读文章,读到深处,总会有所收获,有的是心灵上的激励,有的是迷茫时的醒悟,总是能给人以振奋和力量。
从现实来看,不少人读书是形式大于内容的。比如有的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比如有的人被动读一读,只求速度不求深度,读了就忘了,读书沦为形式。比如有的人读而不思,没有将学之所得转化为学有所成,存在学用脱节问题。作为党员干部,笔者愈发认为,书本里有力量和本领,读书必须要有恒心耐心和信心。
要树立热爱读书的恒心。读书贵在坚持,只有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在革命年代,有不少人省吃俭用、传阅分享也要读书,有时遇到一本好书,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最根本的力量来源就是读书的恒心。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读书的渠道和资源日益丰富,读书的时间却愈发有限。不少人往往以工作太忙、事情太多为借口,少读书甚至不读书,折射出来的恰恰是缺少对书的渴望,是没有恒心的表现。所谓成事先成才、成才先读书,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读书是提高工作能力、把握工作形势、提升工作质量的关键力量所在,必须要把读书等同于穿衣吃饭,形成一种习惯,也只有“腹有诗书”才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从容应对各种危机挑战。
要有把书读深读透的耐心。清代文学家郑板桥在《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中说,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说的是在读书时,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越探索越明白,越钻研越深入,越是深入进去就越是不知它的尽头。学海无涯,唯有以耐心作舟方能抵达成功的彼岸。比亚迪聚焦解决汽车行业芯片难题,历时8年时间,才从研发IGBT到攻克6.0版本的高端制程技术。超级水稻技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方才实现亩产接续突破。从现实看,少数党员干部读书缺乏耐心,读而不深、学而不实。比如有的人容不得一点弯路和曲折,不愿花更多时间在书本上做沉潜功夫;比如有的人恨不得一蹴而就,早日“读书成才”,但真正考验才干时,表现出来的往往是皮毛功夫。读深读透方能行稳致远。党员干部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必须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更要敢于直面“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要深刻领悟书中的原理、汲取知识的力量,深入钻研,努力通过读书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要有理论结合实践的信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内涵是知识,读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理论指导实践、实现学用结合。当下,少数党员干部对从书本中学到的本领持怀疑态度,不敢在工作中试错,缺少理论结合实践的勇气。党员干部如果满身是本领却不敢施展,原本的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无论是对推进工作还是实现个人价值而言,都是得不偿失的。理论结合实际成效不突出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理论结合实践的信心和勇气。党员干部要勇于将学之所得用于实践,敢于直面热点难点问题,开拓解决新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力争用新知识打开各项工作新局面。唯有如此,才能让学到的理论价值成功转化为工作价值甚至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