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师生“舌尖安全”全力打造平安校园

2025-04-30 07:59:53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许贵元

据《大兴安岭日报》4月15日报道,为严格防范,“食”刻把关校园食品安全,有效杜绝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春季开学以来,新林区开展了“校园餐”专项整治工作,不断提升“校园餐”管理水平,优化膳食品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饮食需求,全力守护师生“舌尖安全”,让师生们吃上健康幸福餐。加区曙光幼儿园在园幼儿近200名,该园针对春季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为了让孩子们吃得营养、吃得健康,根据季节时令调整食谱,注重食材的新鲜度,每天坚持荤素搭配、粗细粮交替,确保在园幼儿获得均衡营养供给。

后厨操作是否规范?食材检测是否达标?营养配比是否科学?这些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自2024年以来,大兴安岭地区从高位推进、瞄准靶向、精准施策、多方发力、完善制度等多方面入手,倾力推进学校学生“放心用餐”工程,全地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涉校食品安全事故。

为守护师生“舌尖安全”,打造风清气正、和谐稳定、文明健康的平安校园,今年以来,大兴安岭地区组织市场监督管理、教育、公安等部门,全面开展春季校园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覆盖辖区内所有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及学校食品配送供货商,重点围绕食堂经营主体资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食品原材料采购贮存、食品加工制作过程、餐饮具清洗消毒等关键环节进行检查,不留死角死面、发现问题立即纠正,立行立改。

积极开展“校园陪餐”与实施“放心用餐”工程紧密结合。推行执法人员与师生们一同就餐,通过沉浸式体验餐品质量、口味和卫生状况,现场收集师生们对饭菜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不仅大大增强了执法人员与师生的“亲密感”,而且能够及时发现食堂存在的问题,精准纠正和妥善解决。与此同时,执法人员还联合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食品抽检,对校园食堂的食品原材料、加工食品等进行随机抽样检测,检测项目涵盖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微生物等多个方面,构筑起校园食品安全的立体防线,有效保障食品安全。

为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大兴安岭地区坚持“人民至上、安全为首”的发展理念,把学校学生“放心用餐”工程列入全区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由地区领导带队,多次深入校园巡回检查督导食品安全工作,重点了解“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和学校“主体责任”的落实情况,千方百计防止校园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共同营造“放心用餐、安心学习、紧张有序、生动活泼、健康成长”的良好校园环境。

根据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坚持“因校制宜、分类施策”,有针对性地做好监管、抽检、执法工作,严格闭环监管,构建校园食品安全立体化防护保障体系。在压实“领导责任”和部门及校方“主体责任”的同时,积极推行学生、家长、教育主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以及社会有关人士参与的“多位一体”的监管机制。从而使校园“放心用餐”工程稳步推进、不断扩大推广面。

推行校园“放心用餐”工程,严把食材采购这一关是关键。科学规范校园食堂的大宗食材招标采购工作,要以学校作为招标采购主体,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要求及程序进行公开招标采购,让更多企业参与招投标竞标,拓宽和畅通采购供货渠道,并签订合同期限,实行“校企联手”,共同营造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校园网站、大数据监测等先进手段,时时掌握市场变化动态信息、做到精准采购、廉价组织货源,保质保量保供应。通过规范食材采购程序和制度,严把进货质量关,即可从根本上堵塞校园管理方面的“跑冒滴漏”,形成文明节俭、反对浪费的良好风尚。

不断提高饭菜质量是办好学校食堂的重中之重。根据季节变化,适时合理优化饭菜品种,力争做到“价廉用餐、好吃不贵”。这样,即可减少学生因学校食堂饭菜质量不佳、不合自己口味而索性去点“外卖”。一旦学生点“外卖”多起来,就会直接影响校方“计划用餐”或“管理失控”,甚至还会造成不必要的餐桌浪费。由此说来,不断增加、调剂饭菜品种,提高饭菜质量,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也要注重加强食堂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健康知识、环境清洁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本领,进一步增强校园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切实把校园食堂办成师生的“暖心食堂”“幸福餐桌”,让学生、家长、社会“三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