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艳
“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最新成果,在迈向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充分运用好“两个结合”的经验。这一经验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宝贵财富,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关键所在。
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内在需要。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全球大国,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因此需要构建一个与之相匹配、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以增强在国际社会的话语主动权,树立新时代的中国形象,展现新时代的中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重要思想,强调了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不仅要体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文化传统,还要与国际社会对话,实现话语的双向互动,为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为了改变中国乃至世界无产阶级在一些重大国际事件和重要前沿领域中陷入“无语”或“失语”的窘境,我们需要加快建设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这一体系的建设不仅有助于破除西方国家在国际社会上所掌握的话语霸权,还能将中国的发展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让更多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参与到国际学术界的讨论中,发出“中国声音”。通过积极践行“两个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我们可以牢牢掌握解释中国发展之密钥,构建中国原创之理论的时代话语权,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持续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在国际社会上的传播和接受。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转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推进“两个结合”的重要实践。这一实践不仅关乎文化自身的繁荣与发展,更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兴衰成败。通过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可以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文化滋养,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首先,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一个双向互动、相向而行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和历史底蕴。这种双向互动的过程,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深入传播和广泛实践,也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其次,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确实会出现与时代发展脱节或不相适应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与现代是对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已经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性。这种结合不仅有助于党的事业的顺利发展,也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这需要我们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时,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大力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特质,使其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于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再次,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这些文化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现实和未来的价值。这些文化中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治国理政经验等,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需要我们不仅要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文化动力。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要推动改革发展各项事业行稳致远,就必须深入挖掘和阐发民族文化基因,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同时,还要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涵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更加符合中国的国情和文化传统。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讲话中,自豪地宣布我国已经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一成就彰显了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伟大力量。在欧美国家,现代化进程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文化实力和军事实力为基础,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然而,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现代化并非只有西方一种模式,各国应根据自身的国情和民族特点,探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因此,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智慧,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条新道路不仅体现了中国的独特文化传统和时代价值,而且为中国的国家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它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的现代化发展选择,展示了非西方国家也可以实现现代化的成功案例。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世界各国的文明交流互鉴。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而且为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和平与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单位:大兴安岭地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