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四个关键” 推进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

2025-06-25 07:59:42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黄鑫瑶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是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9月6日至8日在黑龙江省视察时强调,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努力培育新风尚、展示新风采。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龙江期间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林区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用好数字技术,拓宽传播渠道。运用高新科技和前沿技术,让文化“动”起来,让文化空间“活”起来,才能更好弘扬历史文化,更便捷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被逐步打通。借助国家和省公共文化云平台,发布具有大兴安岭林区特色的全民艺术普及课程,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文学、美术、书法、摄影等门类。通过云平台开展活动推广、预约和直播观赏,便民惠民的同时提升大兴安岭旅游品牌知名度。优化基层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扩大优质公共文化产品的覆盖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

着力创新驱动,实现以文促旅。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培育乡村网红。以“乡村网红”为抓手,广泛发掘、扶持、培育一批优秀乡村网红人才,引领乡风文明建设,扩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适用性,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培养一批知农爱农、扎根乡村、充满正能量的“乡村网红达人”,用互联网+新媒体的方式,为家乡代言,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路径,通过合作开展研学活动等方式,实现公共文化机构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共建、优势互补。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冰雪旅游季格外火爆,也成为了研学的一个热门地点,先后有来自广西的小“沙糖桔”、湖南的小“辣椒”来到大兴安岭开展最北研学之旅。接下来,我们可以进一步依托良好的生态和森林景观,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业,充分发挥好“以文促教”“以文促旅”的重要作用。

优化产品供给,满足多样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对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的要求更加迫切。要采取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润物无声中入脑入心,让党的好声音传到千家万户。加强高质量文化供给,大兴安岭地区拥有种类丰富、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包括特色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等,我们要进一步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大力弘扬我区特色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强化人才队伍,提供智力保障。人才队伍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公共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有力保证。优质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其核心在于人才,因此,我们要加大文化服务方面的投入,提升文化服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借助群众自发组织的力量,调动一些文艺骨干和居民自发组织文化活动团体,吸纳村干部、社团文化骨干、退休教师和文化干部等参与基层文化设施的日常运行管理,有效带动和培养一批文化志愿者、文艺爱好者和文化能人,共同推动我区文化事业发展。

开启新征程,奋斗正当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践行文化使命,为建设文明兴安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大兴安岭地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