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未成年人上网的清朗环境

2025-07-23 07:58:39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潘铎印

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直播、短视频等网络产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部分。特别是短视频生产流程简单、制作门槛低、参与性强,因而受到未成年人广泛喜爱。他们社交需求较强,常在网上“晒”生活,“晒”得多了,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当前,未成年人面临的网络风险主要有个人隐私泄露、不良信息接触、网络违法侵害、网络沉迷成瘾等。

目前,我国未成年网民已近两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7.3%,利用互联网学习的未成年网民达92%。网络为未成年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一些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也悄然滋生,严重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2024年开展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中,北京、河南、贵州等地网信部门深入核查问题线索,解散关闭1500余个违规群组、超话社区及贴吧版块。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将重点开展8项整治任务,其中包括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AI技术滥用乱象等现象,以及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等。持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为青少年营造风清气正、安全有序的网络环境,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其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守护未成年人上网的清朗环境。各地各部门要持续深入开展“清朗”等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严肃整治各类网络乱象,整治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从深从细从严整治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打击力度,重拳整治网络传播低俗、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内容,对违规账号采取禁言、关闭、列入黑名单等措施,对存在突出问题的网站平台进行下架、关停处理,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对不法分子形成有力震慑,为未成年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政府、企业、学校、家庭与社会形成合力,筑牢未成年人网络“防火墙”。政府部门须加大监管力度,从严处置违规平台、账号及相关MCN机构。网络企业和平台要严格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内容审核和管理,认真过滤不良信息。学校要担负起主体责任,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教育引导学生了解沉迷网络的害处,提醒青少年警惕危险或不良网页,拒绝不良诱惑,提高防范意识,预防网络诈骗。家长要切实履行好监护职责,帮助孩子养成健康上网、依法用网、文明护网的良好习惯,全社会公众发现不良网络直播、短视频要及时举报,形成人人喊打的态势,使之无处遁形,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起牢固的“防火墙”、织密安全的防护网。

净化网络环境,守护未成年人成长不“迷航”。政府部门、网络企业、学校、家庭和社会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汇聚合力,织密织牢未成年人网络“防护网”,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安全、清朗的网络环境,让未成年人在充满阳光的数字世界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