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立功
产业工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产业工人,对于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意义重大。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先后出台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深入实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着力提升技能素质、优化结构布局、激发创新潜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但也应清醒地看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与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有差距,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仍较为突出。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技能人才仅占就业人口总量的7%,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2以上,技能型人才由此造成的缺口高达2000万。人才是兴国之本,当今时代,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更加重视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是核心。赓续红色血脉,发扬光荣传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产业工人中落地生根,坚定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的行动自觉,引导广大产业工人积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好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把产业工人的共识凝聚起来、力量汇聚起来,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加强职业教育是关键。我国制造业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智能化、技术密集型转型,针对这一实际,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紧密协作,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是基础。解决好产业工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营造崇尚劳模精神、尊重劳动、尊崇工匠的社会氛围。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技术工人长效激励机制,增强产业工人的成就感、获得感、荣誉感。
产业工人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中坚力量,广大产业工人要坚守初心,践行技能报国志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顽强的奋斗、更加智慧的创新,全身心投入伟大事业,以技能成就梦想,以匠心铸就未来,以劳动创造书写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