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行勤俭扎根于心

2025-07-30 07:49:18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鱼予

《颜氏家训》强调:“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尚俭戒奢、廉洁自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分一毫当思来之不易。增强节俭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在带头践行勤俭节约的同时,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室组联动,强化监督检查,督促推动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的决策部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大力破除奢靡之风,将厉行勤俭扎根于心。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让勤俭意识常驻心中,其意义绝非财富简单的数字累积,更是传承全民族的共同价值观,汇聚民族生生不息、向善向上的内生力量。党员干部和每个社会成员,既是勤俭意识的源头,又是践行这一理念的重要一环,都肩负着传承美好品德的职责。党员干部更应成为勤俭意识的引领者、践行者,要坚持俭以养德向我看齐,践行“把物质生活降到最低限度,让精神无限上升”的价值理念,让勤俭节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让勤俭意识常驻心中,人人有责。事实上,养成节约习惯,远非每日的简单计量,也非一人一时的引导所能完成,它深刻映照的是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当然,践行勤俭节约,党政机关、党员干部理当做在先、干在前,带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扎紧节约的制度篱笆,管好“钱袋子”、过好“紧日子”,争当勤俭节约的先锋。让节俭这一传统美德焕发时代光彩,激发我们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的奋进力量,使崇俭抑奢成为全社会的文明追求。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节俭和浪费的态度,直观反映其价值标准和文明程度,也昭示其未来发展潜力。诚然,小到一个家庭、个人,勤俭持家,俭以养德,看似细微的节约行为却能汇聚成社会风尚,日常点滴的朴素习惯能支撑事业追求。因此,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容忘却,都当以自省自励、引为镜鉴。从小处做起,从自己做起,让厉行节约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成为引领社会的风向标。

节俭是一种行为,也展现一种精神力量;节俭是一种观念,亦体现一种民族品格;节俭是优良传统,更是现代文明社会公民的必备素养。将厉行勤俭扎根于心,付诸于行,充分发挥表率作用,把群众发动起来,让群众参与进来,汇聚成全民节约的强大合力,让节俭养德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时代洪流,使之成为引领时代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