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艳
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形式主义具有长期性,其危害性体现在滋生腐败、败坏党的形象、影响社会风气、损害人民利益及危害国家发展等方面。因此,防范形式主义意义重大,不仅是对党和国家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更是保持党的良好形象、维护党的领导地位及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
形式主义是“四风”之首,危害深重。形式主义作为“四风”之首,其广泛的存在范围和深远的危害性使其成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从政策制定到执行,从基层党组织到高层决策机构,形式主义不同程度地存在,渗透于党内生活和工作的诸多环节。根据相关党内调查数据显示,形式主义在政策落实、干部工作作风以及群众服务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成为影响党的执政效能的重要因素。这种普遍性不仅体现在形式主义行为的多样化上,还表现为其在不同层级和部门中的顽固存在。例如,在基层治理中,形式主义常表现为过度注重表面政绩而忽视实际效果;在高层决策中,则可能体现为文牍主义、会议过多过滥等低效的工作方式。这些现象表明,形式主义已经成为党内生活和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突出问题。尽管多次整治,形式主义仍然表现出极强的顽固性和反复性。这一现象的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根源。一方面,形式主义的滋生与政绩观错位、党性原则弱化以及官僚主义作祟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制度体制的不完善也为形式主义提供了生存空间。例如,行政管理体制运行中,部分干部为了追求短期政绩,往往倾向于采取形式化的手段来应对考核,从而导致形式主义问题的反复出现。因此,治理形式主义不仅需要从思想作风入手,强化党性教育和宗旨意识,还需从制度层面进行系统性改革,以彻底根除其滋生土壤。
防范形式主义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形式主义作为一种深植于政治运行体系中的顽疾,其危害性不仅体现在微观层面的具体工作中,更对宏观层面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形式主义为腐败行为提供了温床,尤其是在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中,往往隐藏着利益输送等问题。其次,形式主义导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法有效落实,从而削弱了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敷衍塞责、表面文章,使得党的惠民政策难以真正惠及人民,进而损害了党的声誉和形象。此外,形式主义在党内蔓延后,还会对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助长浮夸、虚假等不良风气。所以,形式主义的存在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还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阻碍了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当前,形式主义在党内仍然存在,并表现出新的特点和挑战。只有通过有效的整治措施,才能为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形式主义问题奠定基础。因此,整治形式主义不仅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更是关乎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
防范形式主义意义重大,势在必行。首先,保持党的良好形象要求防范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的存在直接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削弱了党的公信力和凝聚力。一些党员干部热衷于搞“政绩工程”、文山会海,甚至弄虚作假,导致党的政策无法有效落实,群众利益受到损害。这种现象不仅背离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也使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度下降,进而产生误解和不信任。其次,维护和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要求必须坚决防范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的存在削弱了党的领导权威,影响了党的决策执行力和执政效果。当形式主义盛行时,政策执行往往流于表面,难以真正落地见效,这不仅降低了行政效率,还可能导致党的决策失去公信力。最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必须坚决防范形式主义。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形式主义往往导致决策脱离实际,资源分配不合理,甚至出现形象工程和数字造假等问题,严重影响事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形式主义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构成持续威胁。
(作者单位:大兴安岭地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