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官敬
2025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诠释了“两山”之间的辩证关系,充分体现了底线思维与长远眼光,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文明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遵循与指南。从本质上来说,践行“两山”理念,旨在满足亿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与憧憬,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与深厚的为民情怀,有力印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所以说,“两山”理念之所以改变中国、引领时代,焕发出强大的思想光芒与精神力量,正在于其蕴藏深沉的民生情怀与人本理念。
生态文明是一本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站在人类文化永续发展的高度,立足高质量发展的大局,生态环境保护做得好,才能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繁荣昌盛提供根本保障。所见,“两山”理念正是从人民的长远福祉与整体利益出发,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内在规律,充分体现了强烈的历史担当、深沉的为民情怀以及坚韧的战略定力。发展贵在可持续、能延续、保长远,不能因小失大、寅吃卯粮、急功近利。践行“两山”理念,涵养长期主义、树牢底线思维、增强整体观念,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强大力量与智慧。
金山银山换不来绿水青山,但绿水青山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对百姓群众而言,美好幸福既有山清水秀、沁人心脾的自然风景,也有物阜民丰、物质充盈的富裕景况。建设生态文明、践行“两山”理念,擘画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绚丽画卷,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确保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一体融入百姓群众生活生产日常。例如,注重深挖生态产品价值,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推动发展方式与动能转变,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拓展新业态新模式,让生态文明释放发展新动能,增进百姓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福祉。
聚“绿”成金,兴“新”而进。创新是时代精神,更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引擎。例如,治沙治水治气治城一体化举措,让中国城市更加亮丽、充满活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乡村希望原野嬗变为“诗和远方”等,持续满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此外,将绿水青山融入城市和乡村高质量发展大局,不断释放生态红利。例如,推动城市风景生态与宜居宜游宜业目标结合,吸纳人才、科技、资金等,厚植城市高质量发展动力;发挥乡村旖旎风光与传统民俗、人文风情等优势,打造充满活力的乡村文旅产业,村跑、村BA等活动展现出生机勃勃的乡村图景,让绿水青山转化为发展优势。笃定民生至上、锚定绿色发展,让绿水青山常驻、让金山银山长存。
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织就人类历史上最长的“绿色长城”;塞罕坝沙地变林海,见证三代人的艰辛坚守与无私奉献……“两山”理念靠奋斗托举、用实干践行,美好、生态、文明、富裕的蓝图愿景,离不开勤劳智慧的汗水浇灌。绿水青山嬗变为造福群众的金山银山,靠亿万人民群众团结奋进、实干创造。一切发展惠及人民、一切发展依靠人民,践行“两山”理念是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必将团结凝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