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慧玉
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黑龙江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及系列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这既是推动龙江高质量发展的“指南针”,更是实现可持续振兴的“动力源”。对于坐拥祖国北方生态屏障、肩负“国家大事”使命的大兴安岭而言,唯有以思想伟力领航定向,方能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奏响振兴强音。
习近平总书记为龙江锚定的“五大安全”政治责任与“三基地一屏障一高地”战略定位,如灯塔般指引着前行的方向。过去一年,全省上下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国之大者”中展现担当。紧跟核心方能行稳致远,牢记嘱托才能开创未来。
以政治担当筑牢振兴之基,在“国之大者”中彰显龙江站位。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作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胸怀全局谋发展。我区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应紧扣“双碳”战略,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依托林区生态资源发展森林康养、冷水鱼养殖等特色产业,在保护中实现绿色富民;同时,强化边境地区稳边固防责任,依托地缘优势打造向北开放的生态经济窗口,让服务“国家大事”与推动“地方发展”同频共振。
以创新驱动激活振兴引擎,在产业升级中激活发展动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需统筹“老工业基地”底蕴与“新质生产力”先机。要科技赋能产业升级。支持科研院校等科研力量攻关“卡脖子”技术,同时引导大兴安岭农林科学院等本地机构聚焦蓝莓深加工、寒地生物制药等领域,推动“小浆果”产业发展壮大。要释放生态经济潜力。大兴安岭可依托“中国最冷小镇”“北极光”等IP,打造“森林冰雪旅游带”,联动鄂伦春族民俗文化发展研学经济,让“冷资源”成为“热产业”。要提升农业现代化质效。发挥“中华大粮仓”优势,在三江平原推广智慧农业的同时,支持大兴安岭发展高附加值寒地作物种植,构建“黑土地+绿产业”的立体农业格局。
以深化改革破解振兴难题,在破立并举中激发内生动力。向改革要活力,要聚焦“痛点”精准施策,一是营商环境再优化,推动“寒地审批”加速机制,在大兴安岭试点“生态项目极简审批”,吸引碳汇开发、生物质能源等绿色产业落户;二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林业集团等林区企业向生态产品供给商转型,探索“森林碳汇交易+旅游康养”一体化模式,让“沉睡资源”变为“流动资本”;三是人才引育双轮驱动,实施“兴安人才回流计划”,给予返乡创业青年林地经营权流转、税收减免等政策倾斜,破解边疆地区“引才难”问题。
以民生温度标注振兴高度,在共建共享中书写幸福答卷。坚持“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要将“纸上规划”变为“民生实景”,一是生态惠民见实效,在大兴安岭林区推行“护林员+生态网格员”岗位融合,让3.2万公顷国家公园管护与林区职工增收有机统一;二是边疆基建补短板,加快推进漠河机场改扩建、呼玛口岸升级等工程,解决“出行难”“物流慢”等边疆民生痛点;三是文化振兴强根基,设立鄂温克族驯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国北极非遗馆”,让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生机。
以党建引领凝聚振兴合力,在强基固本中锻造过硬队伍。事业兴衰,关键在党。要以“三个表率”建设为抓手,一是压实生态责任链,在大兴安岭实行“林长+检察长+警长”协同机制,对破坏森林资源行为“零容忍”,将生态保护纳入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二是锤炼“实干型”作风,传承“大兴安岭精神”,在森林防火、产业项目一线设立“党员攻坚队”,让“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成为干部标配;三是涵养清朗政治生态,开展“清风护林”专项行动,严肃查处林区资源开发领域腐败问题,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冰天雪地”也是“廉洁高地”。
从松嫩平原到兴安林海,从工业重镇到生态边疆,黑龙江正以思想为帆、以实干为桨,在振兴发展的浪潮中勇毅前行。大兴安岭的林海雪原间,“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交响已然奏响;全区广袤土地上,“老工业基地”与“新质生产力”的共振正在激荡。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北国大地上书写“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振兴答卷,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龙江力量!
(作者单位:地区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