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人才沃土,智绘兴安新篇

2025-09-24 10:32:35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张珽

人才是区域发展的宝贵财富。对于坐拥广袤林海、肩负生态使命的大兴安岭而言,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更是地区振兴的核心动能。能否打造一片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沃土,直接关系到绿色发展的成色、转型跨越的步伐。

筑巢引凤,让人才“近悦远来”。大兴安岭的魅力,在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基础,更在于对人才需求的精准回应。近年来,大兴安岭为破除“偏远地区留不住人”的固有思维,不仅拿出真金白银的政策诚意,还打造贴心暖心的服务环境:为生态科研人才搭建“林草碳汇实验室”,让研究成果直接对接国家“双碳”目标;为乡村振兴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在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一揽子”政策保障;为青年创业人才打造“林海创客空间”,将寒地生物、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与创新项目深度绑定。这些举措如同为人才量身定制的“成长摇篮”,让越来越多的有志者看到:在大兴安岭,专业有舞台、奋斗有回报、生活有温度。

培土赋能,让人才“扎根深成长快”。引进人才只是第一步,让人才与地区发展同频共振,需要持续“施肥浇水”。大兴安岭深谙“本土人才是宝贵财富”的道理,一方面实施“乡土专家培育计划”,通过“师带徒”“老带新”传承林业技术、非遗技艺,让守林人、养蜂户、手工艺者等“土专家”“田秀才”登上更大舞台;另一方面推行“人才能力提升工程”,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实训基地,组织中青年干部赴先进地区挂职锻炼,让人才在生态保护、产业转型等一线“墩苗壮骨”。这种“引进来”与“沉下去”相结合的培育模式,既激活了本土人才的内生动力,又让外来人才快速融入林区肌理,形成“引得进、育得出、用得上”的良性循环。

搭台建功,让人才“有才尽其用”。人才的价值,终究要在服务发展中彰显。大兴安岭立足“生态屏障、绿色宝库”的定位,为人才搭建起与地区使命相契合的奋斗平台:林业工程师带领团队攻克“寒地林木育种”技术,让樟子松成活率提升30%;农业专家指导种植户发展“林下经济”,使蓝莓、赤芍等特色作物亩产增收超万元;规划团队用“生态美学”理念设计旅游线路,让北极雪景成为网红打卡地……从实验室到林海间,从田间地头到文旅景区,人才的智慧正转化为生态保护的实效、产业升级的动能、民生改善的成果。这种“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正是大兴安岭人才工作最鲜明的底色。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育好一片林,方能百鸟栖”。人才与地区的关系,从来不是简单的“选择”,而是双向奔赴的“共生”。当越来越多的人才带着智慧与热情,在这片林海雪原扎根生长,大兴安岭的绿色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智绘兴安新篇”的愿景,也必将在人才与地区发展的交响中,绽放出更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