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司法之力 护林海安澜

2025-09-24 10:33:33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王笃坤

作为守护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司法力量,大兴安岭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立足林区独特生态区位,创新构建“四点一线带全面”生态司法保护模式,围绕“防风险、促修复、强协同”三大重点任务,将司法职能与生态建设深度融合,以制度化、专业化、常态化举措,为八万里兴安的生态安全筑牢法治根基。

精准施策,以专项审判筑牢生态风险“防火墙”。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系统脆弱,非法采伐、盗猎野生动物、破坏湿地等行为直接威胁生态安全。法院紧扣林区生态特点,创新构建“四点一线带全面”生态司法保护模式。“四点”即南瓮河、呼中白山景区、北极、“林业碳汇+生态司法”四大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基地;“一线”即覆盖呼中、塔河、呼玛一区两县的呼玛河全流域保护带;“带全面”即延伸至林区山水林田湖草沙各要素的全域保护网络。聚焦环境资源高频违法行为开展林区生态保护专项审判行动。近五年来共受理各类一审生态环境资源案件276件,审结269件,其中涉林刑事案件115件、涉野生动物保护刑事案件39件。通过严格法律适用、明确责任追究,推动全区破坏环境资源类犯罪呈明显下降趋势。

在案件审理中,法院针对“四点”不同定位细化标准:南瓮河基地相关案件重点核查湿地破坏程度、排污影响范围,保障原始湿地生态功能;呼中白山景区案件聚焦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侵权、设施合规问题,平衡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北极基地案件强化边境区域盗猎、盗伐行为打击,筑牢边境生态屏障;“林业碳汇+生态司法”基地案件则探索修复义务与碳汇结合,引导当事人通过认购碳汇、参与碳汇林建设弥补损害。同时,结合呼玛河全流域保护带特点,开展跨区域案件协同审理,避免“分段保护、各自为政”;围绕世界环境日、生态修复日等重要节点,在四大基地及流域沿线开展“以案释法”活动,向管护人员、群众解读《森林法》《湿地保护法》核心条款,发放图文手册,推动“主动护生态、自觉守法律”的理念深入人心。

能动履职,以修复性司法激活生态“再生力”。针对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破坏易修复难特点,法院摒弃“一判了之”旧传统,坚持“惩治+修复”并重,依托“四点一线带全面”模式探索贴合林区实际的修复路径,实现“审理一案、修复一片、教育一方”的效果。在案件处理中,法院根据“四点”生态特性与修复需求灵活适用多元方式:针对南瓮河湿地受损案件,联合湿地保护部门制定“植被恢复+水质净化”修复方案;针对呼中白山景区环境侵权案件,责令责任人参与景区植被养护、垃圾清理;针对北极基地野生动物栖息地破坏案件,划定专门巡护区域,由当事人参与常态化巡查;针对“林业碳汇+生态司法”基地相关案件,引导当事人认购碳汇或参与碳汇林建设,推动生态修复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衔接。已累计在破坏区域补种落叶松、鱼鳞松、樟子松等树苗12.6万株,修复受损林地830余亩,助力珍稀植物资源恢复与生态改善。

为确保修复实效,法院建立“全流程监督”机制:联合林业部门、基地管理人员制定个性化修复方案,明确树苗成活率、湿地修复标准等核心要求;要求当事人定期提交修复进展报告,法官结合“一线”流域排查、“四点”基地走访开展实地核查;引入第三方机构对修复效果进行阶段性评估,未达标的责令限期整改。同时,结合生态修复日节点在四大基地开展“修复成果检视”活动,组织相关部门、群众代表现场查看修复情况,既强化社会监督,也让当事人直观感受修复价值,进一步提升生态保护意识。

协同联动,以机制共建构建生态保护“大格局”。大兴安岭生态保护需多方协同,法院主动对接行政部门与检察机关,建立生态司法协同保护机制:联合检察机关及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局、公安局等部门,以四大基地为支点、呼玛河全流域保护带为纽带,搭建信息共享、案件会商、联合执法平台;定期召开协商座谈会,统一涉林地、涉湿地、涉碳汇等案件的执法司法标准,避免“同案不同判”;联合开展判后林地回收执法检查与流域生态隐患排查,今年以来已开展林区生态隐患排查4次,提前化解可能引发环境纠纷的隐患11处,从源头减少生态损害风险;邀请基地技术人员、林业专家参与案件中林地受损评估、修复方案制定,提升司法决策科学性。

围绕林区生态主导型产业发展需求,法院结合“带全面”全域保护目标与相关部门协同发力:针对林下经济,与市场监管部门建立“涉林产业纠纷快速化解通道”,妥善审理林菌、林药种植销售合同纠纷,保护企业与职工合法权益;针对生态旅游,依托各景区基地联动旅游部门,共建“旅游纠纷诉调对接机制”,通过诉前调解快速处理游客与景区矛盾,同时以司法建议规范景区设施安全、生态保护措施,为林区生态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有效转化。

从以“四点”基地为靶点精准审判,到以“一线”流域为纽带联动修复,再到以“带全面”为目标织密保护网络,大兴安岭法院始终以法治为笔,在八万里林海间书写着“司法护绿”的生动答卷。未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大兴安岭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将继续优化生态司法保护模式,强化司法担当,让惩治与修复并重的司法理念扎根林区、落到实处,以更坚实的司法力量守护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作者系大兴安岭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一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