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崇年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专题研究遏制“天价”月饼工作。这一行动既着力推动月饼回归大众消费品的本质属性,重拾中秋佳节的传统文化温度,更以精准监管为消费者守住了节日消费的公平底线。
中秋的月光下,一块月饼本是承载团圆心意的信物。如今,一些商家却为其披上“奢华外衣”:用红木礼盒、贵金属装饰层层包裹,再捆绑高档商品售卖,“天价”礼盒频现。这不仅抬高节日消费门槛,扭曲团圆意义,更助长奢靡之风,加剧资源浪费,破坏市场公平,让踏实经营的商家陷入“劣币驱逐良币”困境。
为斩断“天价”月饼的利益链条,四部门的整治始终保持“重拳力度”。早在2022年,四部门就联合出台监管公告,将单价超500元的盒装月饼纳入重点管控范围,从价格端划出明确红线;今年的整治更向“源头深水区”推进:联合行业协会深入企业宣贯政策,从生产端杜绝违规思路;包装环节严格执行食品包装标准,禁用红木、贵金属等贵重材料,同时倡导可循环的绿色包装,减少资源浪费;销售端则严查“月饼+高价商品”的混合搭售,不给商家钻空子的机会。
从市场反馈看,监管成效已清晰可见。据媒体实地走访,如今市面上500元以上的月饼礼盒大幅减少,多数产品价格回落至百元到三百元的合理区间;越来越多商家也放下“包装内卷”,转而在月饼口味上创新——低糖低脂的健康馅料、地域特色的风味月饼成为主流,让消费者买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品质。不过,仍有少数商家试图“暗度陈仓”,比如将高价茶具、茶叶与月饼拆分计价却捆绑销售,这类隐蔽违规行为仍需警惕。
四部门此次专题研究,再次释放出“监管不松劲”的强烈信号。接下来,各地将加强中秋前的市场巡查,对商超、电商平台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检查,一旦发现违规行为,不仅会要求立即整改,还将依法从严处罚。这一系列举措,既是对市场秩序的维护,让商家回归合规经营的正轨;更是对消费者权益的守护,让大家能用实惠价格买到优质月饼,不必为虚高的包装成本买单;同时也为月饼行业指明了方向:摒弃“天价噱头”,靠品质和口碑立足,才能实现长久发展。
中秋的意义,从不在礼盒的奢华程度,而在家人围坐分食月饼时的温馨。四部门剑指“天价”月饼,守住的是中秋“团圆共享”的本味,护持的是每一位消费者的公平权益。期待在严格监管与市场自觉的共同作用下,月饼市场能彻底回归理性,让每一块月饼都承载起纯粹的节日情感,成为传递温暖、弘扬传统的美好象征。

分享(漫画) 郝延鹏
黑公网安备232722020000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