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伟华
近日,“鸡排哥”的偶然走红,让景德镇站在了流量的聚光灯下。“鸡排哥”是中国江西南昌人,现为江西景德镇鸡排摊主理人、网络红人,截至2025年10月1日抖音粉丝数量超65.5万,单日涨粉超5万,单场直播观看破百万。“鸡排哥”在景德镇生活42年,坚持两点一线生活20年。上午他在街头“随意流浪”,下午则雷打不动地出现在学校门口。2025年9月因“四点半后不接散客只卖学生”“卖给学生便宜1元”等独特经营原则走红,被网友称为“鸡排主理人”。
“鸡排哥”现象虽然在短期内成为“热辣”的流量密码,但热度褪去后,后续的城市文旅篇章如何书写引人深思。网络热搜来得快,去得也快,基层干部既要善于从流量中捕捉机遇,更需在“留量”培育上久久为功。
流量如流水,来去匆匆;“留量”如凿井,源远流长。流水过境时声势浩大却难留痕迹,而深井虽需久久为功却能滋养一方。在短视频时代,一条爆款内容或许能带火一个点位、捧红一个人物,但这种流量若缺乏后续承接,终将会随话题更迭而消散。所谓“留量”,本质是游客的复游意愿、城市的口碑积累、产业的持续增值——它需要基层干部以系统性思维统筹规划、以精细化服务耐心培育,方能将“一时热度”沉淀为“长久动能”。
要打破身份壁垒,做流量的同行者。流量的本质是“人的关注”,若基层干部始终以“旁观者”的视角自居,与流量保持距离,便难以真正接住这股热度。景德镇市文化和旅游局邀请“鸡排哥”担任“文旅推介官”,正是以接地气的真诚姿态主动拥抱流量,借助草根人物的影响力实现城市形象与网络热度的“双向奔赴”。这一互动案例表明:基层干部不必回避流量、更无需畏惧流量。要放下身段、快速响应,引导流量有序、有效、有益地转化,避免因粗暴干预或消极应对导致流量“昙花一现”。在此基础上,更要善于借助流量放大正面效应,联动媒体、商家、市民等多方力量,构建协同发声的宣传矩阵,通过与网民的良性互动塑造亲切、友善、有活力的城市形象,让流量在协作中释放更大价值。
要拒绝短期功利,做“留量”的培育者。流量的保鲜期往往很短,但若以服务注入温度,便能延长其生命周期。“鸡排哥”爆火后,当地半天内打造出“鸡排大道”,安排志愿者免费发放扇子,并引导“鸡排家族”规范设摊、公示从业人员健康证。“鸡排哥”坦言“不在乎3天5天赚钱,要的是细水长流”——这份清醒恰恰是基层治理应有的定力。培育“留量”的关键,在于将偶然到访的游客,转化为真心喜爱愿意再来的“回头客”,进而成为主动传播的“代言人”。具体而言,要善用“借流灌溉”思维,将关注度迅速转化为提升基础设施、优化旅游体验、规范市场秩序的实际行动。同时,建立高效的游客反馈机制,及时解决游客遇到的困难,用“细水长流”的服务培育游客的信任感,筑牢口碑传播的基石。
要立足本土基因,做特色的挖掘者。跟风模仿打造不出第二个“鸡排哥”,生搬硬套也复制不了独一无二的瓷都神韵。流量只是放大器,无法凭空创造魅力,唯有凸显一座城市本就拥有的特质,方能激活独特魅力。重庆荣昌依托卤鹅美食,延伸出非遗美食体验、古镇文化游;浙江杭州围绕“人间天堂”定位,打造“城市漫步”“宋韵文化”等特色IP——这些独一无二的“本土密码”,正是留住流量的根本所在。基层干部需沉下心来,深入挖掘、保护、阐释好本土文化IP,用当代视角讲好传统文化故事。同时,推动传统与现代深度融合,扶持本土文创产业发展,开发兼具本土特色与时代感的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以年轻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当流量真正植根于不可替代的文化土壤,城市方能从“网红”走向“长红”,赢得游客发自内心的长久认可。
黑公网安备232722020000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