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进一步明确,加大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力度,制定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推动廉洁文化走进各行各业、千家万户。
弘扬廉洁文化,让廉洁成为一种潮流、一种风习、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没有人能置身事外。现实生活中,群众往往会用几把尺子对党员干部进行综合评判,其中廉政、勤政就是相互联系的两把尺子。失廉定会失信,失廉的勤政再多也是徒劳,勤政少了廉政支撑,权力运行便失去规范。需要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守好为民底线;需要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做好清正廉洁排头兵。
让廉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作为党员干部,更要始终保持廉洁自律的优秀品德,慎独慎欲、慎初慎微,心存敬畏、胸怀戒律,要常思“严”之益,常念“纵”之害,以平常之心对待“名”、以淡泊之心对待“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这些都离不开廉洁文化的浸润。需要保持对法纪、对历史、对文化的敬畏之心,形成知耻知止知畏的行动自觉;需要推动制度约束与文化浸润同向发力,需要发挥文化的自律、教化、育人功能,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不论在何时何地,都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打“老虎”拍“苍蝇”同步进行,既查处了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但剖析典型案例可见,共性问题在于:党员干部必须把好“第一道关口”,守住“第一道防线”,编好“安全网”,织密“防护网”,冲破“关系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以一身浩然正气走稳人生之路。
心不廉则无所不取,心无防则无所不为。党员干部与普通人一样,都有人情关系,但在人情关系中要把握好原则,需要处理好“为公”与“为私”的关系,摆正私情与公理、人情与党性原则的界限,决不能以感情代替政策、以“关系”代替原则,搞任人唯亲,更不能以权谋私、搞权力交易。廉洁自律需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牢筑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心中的“红线”不能逾越、手中“准绳”不可偏移,方能避免陷入“泥潭”而难以自拔。
“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君子戒自欺,求自谦。”唯有时刻紧绷遵守法纪这根弦,不凌驾于法纪之上,不谋求法纪之外的任何特权和利益,始终以法纪规范言行,方能由内而外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廉洁境界。
黑公网安备232722020000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