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官敬
每逢节假日,子女想外出游玩,家里老人却因出行不便留在家里,子女又不放心,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杭州推出99元假期“短托养老”服务,由街道联合养老服务机构,为老人提供假期一日三餐和日常照料。在以居家养老为主体养老模式下,“短托养老”不仅为家人提供了喘息放松的机会,更让失能失智老人有了接触外界的机会,摆脱居家养老的枯燥与乏味。更重要的是,“短托养老”这一模式打破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的固有格局,传递了个性化、多元化的养老服务理念,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提供了新解法、新思路。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养老是一项重大社会课题:既需要家庭承担主体责任,也离不开社会服务的支撑保障。现实中,家庭需兼顾子女教育、成年人工作等多重任务,要答好养老这道“加试题”,需通过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家庭与社会构建联动养老格局。“短托养老”不仅为家庭提供了喘息放松的机会(被公众称为“喘息服务”),更因其与居家养老形成互补关系,成为有效嵌入社会养老体系的活跃细胞,为普通家庭释放了追求美好生活的空间与精力。可以说,“短托养老”是社会养老服务转型升级的有益探索,有效回应了公众养老的“急难愁盼”问题。
应当看到,“短托养老”有效实现了社会多方面的共赢:专业的护理人员为老人提供照料服务,老人在新环境中与其他被照料者互动,既能在手指操、画画等简单康复训练中提升身体机能,也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对于家庭而言,“喘息服务”满足了子女外出、老人康复等短期照料需求,填补了家庭照护的“断点”与“盲区”。值得注意的是,“短托养老”虽非养老服务体系的核心环节,却是解决普通家庭燃眉之急的“临时托管”模式,体现了养老服务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的微观实践。
当然,作为新型短暂式养老照料模式,“短托养老”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如何规避风险、化解矛盾,推动养老服务在创新探索道路上行稳致远,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稳定支撑,需以规则为引导、以制度为保障。因此,规范“短托养老”服务,明确风险情形、免责范围与理赔清单等具体举措,切实维护家庭、社会、养老机构各方利益,才能推动家庭与社会在养老服务上达成共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养老服务已成为一项现实而重大的课题,以养老服务创新为突破口,以“短托养老”为契机,推动“银发经济”繁荣发展,诸如推出更加个性化、定制式、多样性养老服务模式,有助于增进老年群体福祉、拉动社会就业、促进社会服务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如此,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才能不断升级完善,形成与居家养老的良性循环与联动合力,焕发蓬勃生机。
“短托养老”为“老有所养”提供新解
黑公网安备232722020000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