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梅
大兴安岭地区地处祖国最北端,自2014年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综合发展已成为推动大兴安岭经济振兴的关键路径之一。这里不仅有林海莽莽、山峦叠翠的自然风光,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域精神。新时代,争做兴安文明人、助力家乡发展,是每一个大兴安岭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弘扬兴安精神,传承文明基因。大兴安岭精神是大兴安岭地区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核心内涵体现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顾全大局、开拓创新”。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一代代兴安人在这片土地上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书写了辉煌的篇章。老一辈兴安人直面恶劣的自然环境与艰苦的生活条件,从未退缩,以双手和汗水在深山老林中开辟出了一条条发展之路。如今,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但艰苦奋斗的精神永不过时,我们要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勇于直面困难和挑战,奋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无私奉献是兴安精神的鲜明底色。扎根大兴安岭的林业工人、护林员、教师、医生等群体,以默默坚守与付出,为这片土地的繁荣和发展倾注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他们是新时代奉献精神的践行者,用行动让这份精神熠熠生辉。顾全大局是兴安人传承至今的优良传统。大兴安岭的发展始终与国家战略布局和整体规划紧密相连。我们要树立大局意识,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有机统一。面对生态保护、产业转型等重大课题,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从大局安排,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开拓创新是推动大兴安岭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新时代,我们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方法。依托现代科技手段,统筹推进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新兴产业,为大兴安岭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践行文明行为,塑造良好形象。新时代,做一个兴安文明人,促进家乡发展,是我们每一个大兴安岭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文明行为是个人素质的直接体现,也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在大兴安岭,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践行文明行为,塑造良好的个人和地区形象。恪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环境,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弘扬家庭美德也是争做兴安文明人的重要方面。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具有深远影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践行尊老爱幼传统,关心家人生活和健康,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美德。
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团结协作,与同事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工作任务。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参加义务植树、环保宣传、关爱孤寡老人等活动,以实际行动传递文明和爱心。志愿服务不仅能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提升道德境界,更能为大兴安岭的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加强文化建设,丰富精神世界。大兴安岭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需要深入挖掘和传承文化瑰宝,同时也要积极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文化成果,丰富精神世界。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文化发展的基石。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加大对文化场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公众提供更多的文化学习和交流的空间。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书法展览、民俗节庆等,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传承历史文化底蕴是涵养兴安文明的重要举措。推动大兴安岭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带动经济发展和提升产品附加值。合理利用各类文化资源,既能推动文旅产业的规模化与商品化发展,又能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通过开发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如十八站桦树皮工艺产品、鄂伦春民俗工艺产品),生动展示并传承当地历史文化。
加强文化教育是提高人们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需加强文化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社会各界需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培训和讲座,提升公众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体系深度融合,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推动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各学段教育的教材和课堂。
新时代新征程,争做兴安文明人是我们的共同的追求与幸福所在。我们要坚定地弘扬兴安精神,践行文明行为,深耕文化建设,守护生态环境,以实际行动为大兴安岭的繁荣发展和文明进步添砖加瓦,为绘就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兴安画卷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大兴安岭地委党校)
黑公网安备232722020000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