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任露露)近日,记者从地区医疗保障局了解到,自8月1日起,《大兴安岭地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项目价格(2023版)》开始实施,全区一级以上公立医院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迎来新调整。其中,调增体现医务人员劳务技术价值的诊疗、手术、中医等服务项目价格930项;降低磁共振、CT等大型医疗设备检查项目价格36项。
据价格招采和基金监管科四级调研员陆贵江介绍,患者门诊看病费用明显下降,以三级医院为例,各种病原体DNA检测由117元/次降至50元/次;磁共振平扫0.5-1T由468元/次降至406元/次;X线计算机体层(CT)成像由600元/次降至479元/次,降低了患者负担。
诊疗、手术、中医等服务项目价格上涨,如生活中常见的胆囊切除术,三级、二级、一级医院的现行价格分别为1342元、1074元、859元,经调整后上涨为1610元、1288元、1031元;虽然这些项目价格上涨使患者治病费用有所增加,但这些费用只有在住院治疗的情况下产生,而患者住院费用主要由医保基金承担,个人承担部分较少。
为了让群众更清晰地了解价格调整后带来的变化,陆贵江举例说明:如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做常规的“阑尾切除术”,在三级、二级、一级医院分别产生的费用是939元、752元、606元,医保报销比例是:三级为77%、二级和一级为82%,乡镇基层卫生院为90%,则其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分别是:三级为215.97元,二级和一级为135.36~109.08元,乡镇基层卫生院为60.60元。这样的好处是,一般常见病患者,在低等级医院就医,能够享受到相对较低的服务价格,获得相对较高的医保保障待遇,个人所承担的医疗费用不增反降,从而减少外出就医的人次,也可降低患者交通、住宿等额外负担。
手术等价格的调整,会起到良好的价格杠杆引领作用,更有利于我区引进高精尖医疗技术和高水平人才,引导高等级医院把发展重心放在难度高、风险大的项目上,更加专注疑难病症的诊治。同时,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让低等级医院承接更多的一般常见病的治疗,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