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烜赫,无论走多远都不曾忘记来时的路

2024-08-21 07:09:58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佳宁 黄绍涵

“绿意盎然的群山、奔腾不息的呼玛河、漫山遍野的达子香、质朴亲切的父老乡亲……都是我心底抹不去的温暖记忆。”30岁的张烜赫,看上去老成持重又谦谦有礼。他说,这与他的职业有关,也是家乡为他性格品德刻下的烙印。当被记者问及想不想“家”时,他深情地回顾着家乡的风貌,笑着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思乡怀亲的情结人皆有之,我虽然年纪不大,但是肯定也不例外啊!”

张烜赫1994年出生在大兴安岭新林区,儿时成长于呼中区碧水镇,初中毕业后离开家乡,独自在肇州、哈尔滨等地求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2022年入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成为一名麻醉医生。

“麻醉是伴随着人类对外科手术的恐惧和痛苦并为减轻这份恐惧和痛苦诞生的,手术麻醉的风险无异于刀尖上跳舞,而麻醉医生正是那刀尖上的舞者,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的作用至关重要。”张烜赫说,病人手术时如果感受到疼痛,他可能会记这个麻醉医生一辈子,如果感受不到疼痛,那他心里可能只会记得为他做手术的医生。“我不介意被病人忽视,作为一名麻醉医生,我希望这辈子,都不会有病人记得我。”

张烜赫简单的话语却带给人直抵内心的感动,也彰显着他高尚的职业操守。从医的道路上,张烜赫一直秉承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训,努力做一个事事处处为患者着想,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好医生。截至目前,他完成了包括心脏移植术人工心脏置入术、肝肾移植、主动脉夹层等难度较高的各级各类手术的麻醉5千余例,无一例麻醉纠纷发生。

“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张烜赫说,“这是我的座右铭,我也一直努力像大树一样顶天立地,去护佑更多的患者。”

在林区长大的张烜赫,对树有着特殊的情感,他的父亲是大兴安岭呼中区一名普通的森林防火瞭望员。“守护大森林是父亲一辈子的工作和使命。父亲经常教育我,要有责任感,要像有着森林卫士之称的大树一样,不顾风雪交加,不论严寒酷暑,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父亲做到了,我也会做到!”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参加工作短短两年中,张烜赫一直精于业勤于思敏于行,追逐梦想的脚步从未停歇。日复一日的手术前认真查看患者病历资料,与手术团队进行术前讨论,制定出最优化的麻醉方案;手术中全神贯注监测着各种仪器设备,确保患者在麻醉状态下平稳、安全;手术后密切关注患者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平均下来,他每天都要做各类手术麻醉十几例……只要医院需要,不论白天黑夜,只要患者需要,风雨无阻,有召必到。

岁月从来不言,却见证了所有努力。从业以来,张烜赫参与麻醉工作的范围几乎包含了医院内的所有科室,先后完成了普外、骨外、泌尿外、神经外、儿外、心胸外、妇产、口外、耳鼻喉麻醉的轮转;完成了疼痛科、心内科、普外科、ICU、急诊医学、超声科的轮转;积极参与研究麻醉药物的新应用和麻醉技术的改进等科研项目,并完成了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如今,他能够独立进行椎管内麻醉、全麻气管插管、清醒经鼻气管插管、喉罩置入等各项临床技能操作,能够独立完成全麻术中管理及危重情况的处理,参与危重病人的麻醉与抢救等工作。

丰羽翼,勤学搏击翱长空。初学成,一路风景再前行。张烜赫的努力和付出在患者心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在业内获得了良好口碑。然而,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来自哪里,没有忘记为什么出发。

“我现在的能力,距离设定的目标还差很远,看到很多前辈同行纷纷反哺家乡,为家乡作着贡献,我真是着急又惭愧,等我学成后,一定倾力报答。”做一棵树,一棵朴实无华、向阳而生的树,追寻平凡微光,汲取非凡力量。这就是家乡赋予张烜赫的生生不息的信念与担当。

大山里的树一茬茬长高了、粗壮了,大山的孩子也长大了、成才了!

 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进修时,麻醉科主任亲自指导张烜赫(左四)实操臂丛神经阻滞。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