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们为户外工作者包饺子。
□本报全媒体记者 陶然
如三月春风轻柔拂面,若惊蛰雷鸣激荡山河,雷锋精神携着盎然春意,吹散眉间霜雪,沁入华夏血脉,成为志愿者热忱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薪火,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熠熠生辉。近年来,我区志愿服务工作如同深埋沃土的种子,默默积蓄破土的力量,于惊蛰之际顶土而出抽枝展叶,此刻我们分明看见,雷锋精神——那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正在春风中拔节生长,生生不息。
一座志愿暖城—— 让志愿服务时时可为、处处可为
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志愿服务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地委、行署中心工作,因势而新健全机制,因时而进创新载体,矢志深耕文明实践沃土,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社会工作部门牵头抓总、各相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履职尽责高效联动的志愿服务格局。
截至目前,我区志愿服务队伍已拓展至796支、注册志愿者超过10万人,占比约为地区总人口1/3,为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队伍基础。
坚持党建引领,建立“文明兴安 志愿同行”志愿服务品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和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建立“社区吹哨、志愿者报到”常态机制,精准对接志愿者所能和群众所需,拉近群众距离,密切党群关系,以实际行动点亮志愿服务万家灯火。
聚焦机制建设,积极探索志愿队伍发展新模式,在全区组建推广“橄榄绿”“青年红”“环卫橙”“应急黄”“城管青”“守护蓝”“天使白”七彩志愿服务队伍,岗上服务单位、岗下服务社会,2024年以来开展森林防火、理论政策宣讲、社会治理、爱心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11000余次,让爱与温暖在林区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
加大志愿服务典型选树、宣传力度,建立全区首家志愿服务培训实践基地,鼓励号召更多志愿者投身到兴安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火热实践。一群人的奔赴,一座城的温暖。人人、时时、处处、行行做志愿服务,正成为新风尚!
一种生活方式——有时间就做志愿者,有事情就找志愿者
志愿之行,无关年龄,皆闪耀人性光辉;志愿之路,无关远近,都饱含滚烫热忱;志愿之举,无关大小,均彰显伟大价值。
呼玛镇长虹社区团支部积极推进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接棒”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者认真落实各项要求,配合社区开展环境卫生治理、为社区出版新年板报、“腊八节”亲手为“两新组织”工作者熬制腊八粥。
在温暖的“大手拉小手”活动中,团呼中区委、呼中区少工委、呼中区第一小学少工委积极同东北林业大学建立联系,东北林业大学学子采用线上模式,为孩子们开展科普等课外辅导;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们也走进呼中区第一小学,为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送去关怀,用实际行动传递爱与希望。
在红色故事会上学习红色文化、在“六一”节日文艺演出送欢乐、在元旦佳节慰问情暖老人心……加区第七小学的12名小志愿者们在过去一年踊跃投身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绽放出属于他们的青春光彩。
在寒风凛冽的冬日,各县(市、区)迅速响应,积极组织志愿者、环卫工人,携手外卖、快递小哥们,合力开展暖心活动。一杯杯爱心姜茶传递着温暖,一个个饺子饱含着关怀,为大家送上浓浓的温情。
……
松岭区小扬气镇松鹤社区工作人员常翠娥、漠河市西林吉镇明苑社区工作人员张超、加格达奇区东山镇朝阳社区工作人员刘浩鹏、塔河县林缘社区工作者全秀丽、呼源镇环保志愿服务队焦健……从他们奔走千家万户的脚步,到扎根社区的坚守,这些闪亮的名字如繁星点亮北疆夜空,被广为传颂。如今,在兴安大地,“红马甲”已成为流动的精神坐标,“志愿微光”汇聚成炬,在社区治理最前沿用脚步丈量民情,在急难险重第一线书写大爱担当。一支支志愿服务队伍以自身所长服务群众,“有困难找志愿者”化作百姓心安的温度,“有时间做志愿者”已成为行动自觉。
一份公益情怀——向上向善,以点滴行动汇聚大爱洪流
在这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新一年,春潮涌动的兴安大地上,志愿者们带着滚烫的初心整装待发。他们踏着融雪的足音,将志愿服务的热忱注入解冻的江河——把民生关切缝进春衫的针脚,将温暖承诺种成漫山的新绿。当志愿星火漫成燎原之势,这方热土的春天故事,正由万千双手共同写就新的篇章。
加格达奇区长虹镇志愿者谢文清满怀热忱地说道:“作为基层乡镇的一名工作人员,我将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塔河县志愿者张淑玉眼里闪着光,兴奋地分享:“在社区志愿服务中,我和同伴们为居民提供各种帮助,如关爱孤寡老人、组织文化活动等,这些看似微小的行动,却能给他人带来温暖和快乐,也让社区更加和谐。新的一年,我将继续投身社区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为居民服务,为构建美好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志愿精神在社区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松岭区青年志愿服务队徐伟灏信心满满,语气坚定地表示:“我将不断创新志愿服务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志愿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共同书写志愿服务的新篇章。”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一次次体贴入微的惠民服务,一项项暖人心接地气的实践活动,兴安儿女用点滴温暖浇灌的文明之花,早已绽放成北疆大地最动人的春天。
志愿者为老人送去慰问品。
(本组图片由地委社会工作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