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各地通过闲置房改造,书写着温暖的民生故事,在焕然一新的暖屋中,居民们用嘹亮的歌声、欢快的舞步、开心的欢笑绘就了一幅幸福的民生新图景——闲置房“活了” 百姓乐了

2025-03-31 07:59:48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璐璐

清晨,路上的行人和车辆寥寥无几,而修缮一新的加区红旗街道青松苑社区活动室里传出了悠扬的琵琶声,七旬退休职工刘连中正带领民族乐团成员排练新曲目。这座曾经闲置的社区办公用房,如今已华丽转身,成为集休闲、娱乐、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区域,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升腾着融融暖意,成为居民的“幸福港湾”。

改造后的场地焕然一新,宽敞明亮的空间布局合理,设施设备一应俱全。走进青松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摆放整齐的棋牌桌,这里已成为居民们切磋技艺、交流感情的“欢乐天地”。棋局的对弈、牌局的较量,不仅是智慧的碰撞,更是邻里之间情感的升温。“以前总是为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娱乐而发愁,现在社区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场所,每天和老伙计们在这里玩一玩,心情特别舒畅,社区真是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实事!”居民陈广铁开心地说。

二楼场地一角,各式各样的民族乐器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每当细腻婉转的民族音乐响起,都会吸引众多居民在窗下驻足聆听。民族乐团的成员们围坐在一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感受着音乐带来的美好。青松苑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能更加全方位、深层次地服务每一位居民,社区特别推出了延时服务,将服务时间延长至晚上7点,并在周末休息时间正常办公,为居民提供不间断的贴心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在迁入新址后,依旧心系居民需求,继续将新工作场所的一大部分空间让出,用于百姓的休闲娱乐。在新的社区办公区域——青松苑党群服务中心内,划分出了儿童乐园、娱乐室、“青松不老生活馆”、文体活动中心等区域,用于居民娱乐活动的室内面积达900平方米。“北极光书屋”内摆满了各类书籍,供居民随时阅读;健身区配备了简单实用的健身器材,居民可以在闲暇之余来这里锻炼身体……社区的暖心举措,让居民们真切感受到了社区对他们的关怀。

加区青松苑社区的成功改造并非个例。在我区各地,许多类似的闲置房改造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加格达奇区已对7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选址改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面提档升级,增加群众活动场所面积3850平方米;塔河镇党委积极利用4处闲置场所,推进闲置公共用房共享共用,将其改造成居民家门口的文化和便民服务综合阵地;松岭区小扬气镇将闲置房改造成居民活动室,增加文化娱乐等功能区域,目前镇内有爱心活动室、暖心活动室、真心活动室和初心活动室,地点位置便利,真正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这些改造项目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实现了空间的高效利用,更让居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政府对民生工作的关心和重视。

如今,我区各地正通过闲置房改造,书写温暖的民生故事。从闲置空间的重新利用到延时服务的推行,从老旧小区的焕新到文化活动的丰富,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民生实事的落地生根。这不仅是一个地区民生的温度,更是政府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交出的暖心答卷。

image.jpg

在用闲置房改造的加区青松苑党群服务中心,居民们兴致勃勃地排练舞蹈。

image.jpg

在装修一新的闲置房内,大兴安岭民族乐团成员在排练新曲目。



(本组图片均由本报见习记者 王欣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