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陶然
一位同事刚走进办公室,就吐槽道:“我可算懂‘老头乐’这名字啥意思了,根本就是乐意怎么开就怎么开,毫无规矩可言。”这话一出,瞬间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就是啊,那些‘老头乐’随意停车,把路都给堵了,太影响通行了。”“除了‘老头乐’,其他电动车也是这样,不看红绿灯,横冲直撞的,每次在路上碰到,都得小心翼翼地躲着,可真吓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倾吐自己在路上遭遇的种种糟心事。
听闻这番讨论,记者本人不禁心生疑惑:“老头乐”究竟是什么?事实真如大家所言这般吗?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决定实地走访,一探究竟。
原来,“老头乐”也是电动车的一种,因其操作相对简便,价格亲民,深受部分市民的喜爱,常被用于日常短途出行,如买菜、接送孩子等。然而,本应作为便捷出行工具的电动车,却在实际使用中问题频出。
记者在走访加区多个城区街道后发现,在交通流量较大的路口,常常能看到电动车无视信号灯指示,在车流中穿梭,与正常行驶的机动车争道抢行。在某繁忙十字路口,短短15分钟内,就有多辆电动车在红灯亮起时,不顾穿梭的车辆强行通过。这些电动车骑行者或神色匆匆、或低头看手机,无视交通信号灯的指示,其行为不仅危及自身安全,也让正常行驶的机动车驾驶员猝不及防,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在一些学校、菜市场周边,由于这些地方人流量大且停车位紧张,电动车随意停放的现象尤为严重,不仅影响了其他车辆和行人的通行,还时常引发交通拥堵,电动车闯红灯的情况屡见不鲜。而且,电动车逆行现象同样突出。在一些狭窄的街道,部分电动车为了图方便,选择逆行。与正常行驶的车辆迎面相遇时,往往造成交通堵塞,双方只能小心翼翼地错车,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碰撞。此外,电动车违规载人、不佩戴安全头盔等问题也大量存在。不少电动车上搭载着儿童甚至成年人,车辆行驶稳定性大打折扣。同时,不佩戴安全头盔的骑行者随处可见,一旦发生意外,骑行者头部将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不少电动车车主也有话说:“我们也挺不容易的,骑电动车就是图个方便。”一边是电动车带来的出行便捷,成为众多人通勤、生活的得力助手,让城市的交通脉络多了一份灵活和高效;另一边却是电动车数量激增衍生出的一系列棘手难题,那么,如何能破解这一困局,平衡各方矛盾?
本报记者将持续追踪报道相关部门的举措以及各方在解决这一难题过程中的努力与实践,让我们共同期待城市交通环境能够因电动车的规范管理而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