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林海遇见书香 邀你赴一场与文字的欣然之约

2025-04-23 08:25:41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编者按

四月的兴安岭泼墨成诗,书香漫卷山河。第30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这片土地正以松涛为笺、林海为砚,书写着属于山林与文明的阅读故事。

浩瀚兴安林海间,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活动深入人心。令人欣喜的是,阅读的根系愈发深扎,抽枝展叶成更丰盈的形态展现在读者面前,沉浸式剧本游戏重构了传统文化传播的既有模式,见证着经典的永生,在创新中续写千年文脉。

从加格达奇的书香市集,到全区各地的林场工棚、育苗基地……阅读始终是这片高纬度土地上汨汨流出的清泉。在世界读书日,让我们共同聆听属于兴安岭的书香篇章。

image.jpg

剧本游戏中,小选手们正在抽签决定自己扮演的角色。

image.jpg

在互动环节,参与剧本游戏的学生争相举手发言。

从“背古诗”到“破谜题”

这场沉浸式剧本游戏让传统文化花式解锁新玩法

□文/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胡瑞

当千年文脉邂逅现代智慧,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课”在地区图书馆精彩上演。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来临前夕,地区图书馆举办“书香千年”传统文化大赛,12名青少年化身赴京赶考的“举子”和伪装成举子的“镖师”与“江洋大盗”,在精心设计的剧本游戏上展开脑力较量。这场持续90分钟的活动,不仅重构了传统文化传播的既有模式,更让公众看到:经典从未远离,创新才是最好的传承。

棋盘为媒:知识竞答升级为沉浸剧场

“抽到‘镖师’的同学请领取古书道具,你们的使命是在15天之内将古书护送至京城!”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12名小选手在抽签后依次抽取各自的身份卡,并上台领取技能卡。他们有的眉头紧锁研读技能,有的偷偷与队友进行眼神交流,场面格外热闹。屏幕上的81格棋盘串联着81个事件,选手们依次投掷骰子决定前进步数并激活事件,事件分为答题、陷阱、奇遇三类关卡闯关,孩子们需要完成各种事件对应的要求,正确或错误均有相应的奖励与惩罚,问鼎81格则顺利抵达京城。

游戏中,设计者巧妙地将“初唐四杰”“唐宋八大家”等知识点嵌入策略博弈,通过飞花令、历史典故、成语接龙等多元互动的方式“寓教于乐”,引导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乐”,使课本上的文化知识转化为推通关秘钥,在角色代入与关卡挑战中,润物无声地完成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建构与情感认同。

创新机制:传统文化与现代智慧的交响

活动的核心亮点在于其独特的“双重解谜”架构:选手在推进棋盘进程时,既需应对诗词填空、多音字等传统文化知识考验,还需运用策略思维破解阵营任务。例如,“江洋大盗”需通过“盗书”技能干扰对手,“镖师”则需巧妙使用甄别技能排除身份,而“举子”可通过“吟诗作赋”技能削弱对手实力。这种设计将《孙子兵法》中的谋略思维与文化知识深度融合,使竞技对抗成为传统文化智慧的生动实践。

尤为创新的是“线索问题”的设计,选手在通过正确答题后,可择机向主持人通过小纸条进行提问并得到答案。例如,核查“古书是否在偶数号的选手中”时,需结合队友发言缜密推理,将情报分析与策略布局融为一体。这种机制不仅考验了选手们的思维敏锐度,更强化了团队协作与逻辑思维,让传统文化在互动中迸发新活力。

破圈传播:让年轻力量唤醒文化基因

这场看似嬉戏的比赛,实则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智慧碰撞。棋盘之上,12名青少年的表现频现亮色。对于“说出带有‘州’字地名”的题目,选手们有的从书本中学过的地名入手,有的着眼于自己去过的地方,还有的则准确地说出了《三国演义》中出现的“益州”、“兖州”等古代地名,这些超越课本的深度思考,印证着创新形式对文化认知的催化效应。

“以往的传统问答类知识竞赛门槛较高,更适合有一定知识储备量的孩子参加,效果是有限的。为了让更多孩子参与进来,我们结合了大富翁、狼人杀等游戏形式,首创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适宜低年级学生参加的剧本游戏,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巩固并丰富知识,也让传统文化在他们心中播下一颗种子,伴随着成长生根发芽。”剧本游戏设计者、地区图书馆馆员李昱锋告诉记者。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解码”,“书香千年”传统文化大赛的创新之处,在于突破了传统文化传承的固有模式。当图书馆不再是安静的借阅空间,而是变成充满欢笑与争论的“文化实验室”,当知识点不再是孤立的记忆符号,而是融入剧情、推动情节的“游戏道具”,文明的传承便有了鲜活注脚。书香千年,不止于读,更在于“闯”——闯过知识的关隘,方能纵马文化江湖。

记者手记

一场让书本“苏醒”过来的奇妙之旅

走进地区图书馆前,我很难想象,一场剧本游戏竟能让传统文化变得如此鲜活生动。

当孩子们进入角色时,他们的眼神倏然被星火点燃。他们不再是课堂里正襟危坐的学生,而是故事里肩负使命的主角。看着“镖师”们紧张地商议护书策略,“江洋大盗”狡黠地观察对手,我仿佛看到文化传承最动人的模样——不是刻板的知识灌输,而是让孩子们在全情投入中,主动叩启历史与智慧的门扉。

最触动心弦的是孩子们在游戏中迸发的创造力。面对“带有‘州’字地名”的挑战,他们跳出课本框架,从旅行记忆、文学作品中寻找答案。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传统文化从来不是尘封的古籍,而是跃动的血脉。当孩子们用“益州”“兖州”应答时,那些千年前的金戈铁马,仿佛就在眼前重现。

活动设计者李昱锋的话犹在耳畔:“当如春雨润物,文化种子自会萌发。”这场游戏正是最好的注脚。它打破了图书馆固有的安静氛围,用欢笑与争鸣织就知识的脉络。在这里,我看到传统文化以一种轻盈的姿态融入青少年的世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当剧本游戏走进小学生的日常,这场穿越千年的智慧交锋,其意义早已超脱了活动本身。它证明,当传统文化遇上创意设计,当知识学习融入沉浸式体验,古老的智慧便能在新时代的土壤上生根发芽,绽放出跨越时空的光华。或许,这就是文化传承最动人的模样——不是将经典束之高阁,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文明的“摆渡人”,在游戏中叩击历史的回想,在探索中丈量知识的力量。

image.jpg

朗诵会在《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中拉开帷幕。

image.jpg

加区曙光模特队的走秀表演为朗诵会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本组图片均由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旭光摄)

大兴安岭地区朗诵艺术协会 举办“书韵流芳”朗诵会 共赴春日书香之约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李旭光)在“4·23”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大兴安岭地区朗诵艺术协会倾情呈献“书韵流芳”朗诵会,为喜爱阅读者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朗诵者们用饱含深情的声音,抒发着对阅读的热爱。

朗诵会在激昂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拉开帷幕,随后,《读书诵》《书香少年中国梦》《书是精神食粮》等节目依次上演。从个人对读书意义的感悟,到少年儿童对中国梦的憧憬,再到展现书籍作为精神支柱的重要性,每个节目都独具特色,朗诵者们以声情并茂的演绎,将文字背后的情感细腻地表达出来,引领观众在书籍的海洋中遨游。

朗诵会中,既有个人深情演绎,也有多人组合的震撼呈现,引发全场强烈共鸣。此外,《朝阳与和阳的对话》《自带阳光的人》等节目,从不同角度展现生活中的温暖与希望,以富有感染力的朗诵,触动着观众的心灵。尤为惊艳的是加区曙光模特队带来的走秀表演《苹果香》,为朗诵会增添了别样的风采。在悠扬的旋律中,模特们步伐轻盈,与现场浓厚的文化氛围相得益彰。

此次“书韵流芳”朗诵会不仅为朗诵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世界读书日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激发了大家的阅读兴趣,掀起了一股热爱读书、崇尚知识的热潮。

从墨香到书香 让书海浸心海——“书香盈兴安·阅读润万家”全民阅读活动见闻

□本报见习记者 王欣丽

最美人间四月天,悠悠书香溢兴安。4月20日,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一场由地委宣传部主办,加区区委宣传部、加区红旗街道党工委承办的“书香盈兴安·阅读润万家”全民阅读活动在加格达奇区儿童公园拉开序幕。

活动伊始,广场中央的“全民阅读成果展”就吸引了往来人群驻足观看。七块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鲜活呈现过去一年县(市、区)全民阅读的点点滴滴——社区文明实践站的暖心故事、校园“读书节”的创意瞬间、“书香家庭”的幸福合影以及“炕头读书乐”的温馨场景……通过这些鲜活的画面让大家看到,大兴安岭这片宜居沃土,既有林海雪原的自然之美,也有全民阅读的人文之韵。

“让旧书找到新主人!”在“跳蚤书市”,学生们化身“小书商”,将八成新的正版图书整齐码放在摊位上。小读者孙熹带着《繁星·春水》等旧书前来交换,不到半小时便收获了三本心仪的书。“这些书在家闲置很久了,现在能换到没读过的新书,太赚了!”她兴奋地说。学生们在“跳蚤书市”不仅能够交换书籍,也可以做点“趣味交易”。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中,“2元一本,快来看看!”“这本《米小圈上学记》超有趣!”小读者李语涵捧着刚买到的《昆虫记》说:“以前总觉得读书是任务,现在发现和小伙伴交换书籍特别开心!以后我要多读好书,把这份快乐传递下去。”

另一侧的“绿书签行动”创意绘画区同样热闹。孩子们手持画笔在空白书签上自由创作。动漫形象哪吒、经典古诗词摘抄、“我爱中国”手写标语……一幅幅充满童趣的作品跃然纸上。学生们一边绘画,一边向记者展示成果,现场提供的拍立得相机将作品定格成照片,拼贴在背景墙上形成色彩斑斓的“书签长廊”。家长崔凤艳感慨道:“这样的活动既能锻炼孩子的沟通能力,又能让他们结交书友,比单纯在家看书更有趣味性。”

文学常识问答环节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是做什么的?”“《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谁?”主持人话音未落,现场便举起一片小手,学生韩明朔凭借对《三国演义》的熟悉,连续答对三题,赢得阵阵掌声。“以前觉得名著难读,现在发现故事特别有意思!”他笑着说。

活动已落幕,儿童公园的书香气息依旧氤氲。孔子像下手捧新书的孩子们与展板前流连的路人共同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城市文明画卷。这场春日的阅读之约,不仅激发了青少年争做“新时代文明兴安人”的热情,更以文化的甘霖,为兴安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image.jpg

学生们在“跳蚤书市”交换书籍。

image.jpg

孔子像下,学生们在安静地看书,尽享读书的乐趣。

image.jpg

知识竞答环节,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

image.jpg

孩子们通过手绘书签,展开无限遐想。

为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社会,4月20日,我区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日主题活动。图①②③④为活动现场。

本报见习记者 王欣丽 全媒体记者 程泓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