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耳“拓”出增收新路径——加林局河口林场木耳养殖侧记

2025-07-21 07:28:56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文/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胡瑞 李秋颖

“小心轻放!这批菌棒得顺着纹路摆!”记者来到加林局河口林场的木耳养殖基地,便被吆喝声吸引,循着声音望去,四五名林场职工正默契配合,将裹着白膜的菌棒从车厢卸下,在天然的草甸子上“排兵布阵”。当天,气温已经达到三十五摄氏度,职工们的迷彩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却依然干劲十足。

以往,春季森林防火期结束后,林场职工们总会迎来一段“空窗期”。如何充分利用这段“空窗期”?如何盘活闲置资源?河口林场用实际行动交出了答卷——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他们探索出一条利用森林草甸养殖木耳的新路径。

“别小看这草甸子,它不仅能保持湿度,又能隔绝地面湿气,是最天然的‘培养基’。”河口林场职工佘峰一边将菌棒铺放在草甸子上,一边向记者介绍。虽然脸上满是汗水,但提起这份新事业,他的眼中一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林场带着我们养殖木耳,既不耽误本职工作,还能增加收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为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最优菌种,林场进行细致筛选,从菌种的抗逆性、出耳率,到木耳的口感、营养价值等方面反复对比本地及外来的多种菌种,最终选定了来自五常的优质菌种。“新菌种在适应性和品质上都表现优异,非常适合我们这儿的环境,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佘峰告诉记者。

在木耳养殖方式上,林场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森林可持续经营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他们充分利用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项目产生的林下剩余物,经过科学处理后制成菌棒。这些“变废为宝”的菌棒,不仅为木耳生长提供了天然养分,也实现了森林资源的循环利用,真正做到“取之于林,用之于林”。

“目前,我们养殖的木耳菌棒总量接近5万段,鲜木耳经晾晒加工后,市场售价可达每斤180至200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河口林场副书记、场长金凤伟向记者介绍,“鲜木耳经过晾晒完成后,我们计划升级木耳包装,借助加林局‘岭上加林’品牌优势,让更多人品尝到绿色、天然、无公害的林下珍品。”

从肩扛灭火机冲锋在前的防火卫士,到俯身培育木耳菌棒的养殖能手,河口林场的职工们正用双手,在这片熟悉的山林间描绘出一幅“生态富民”的崭新画卷。

image.jpg

烈日下,佘峰正在搬运木耳菌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