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区夜市: 点亮城市“夜经济” 升腾人间“烟火气”

2025-07-23 07:58:04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image.jpg

清凉爽口的自制饮品受到大家的青睐。

image.jpg

摊主向过往群众推荐美味麻辣串。


□文/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欣丽 黄绍涵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加格达奇褪去了白日的暑热,迎来了属于它的热闹时刻。位于和福明都西侧的夜市一开市便成为了城市的焦点,点燃了人们心底的烟火热情。

“嗞嗞——”刚拐进加格达奇夜市街口,铁板鱿鱼的焦香就裹着晚风扑过来。摊主小赵正挥着铁铲翻烤,油脂溅在铁板上跳得欢快:“姑娘来两串?昨天有个大爷连着买了三回,说比他年轻时在哈尔滨吃得还够味!”

走进夜市,那股浓郁的烟火气息便扑面而来。耳边是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摊主们热情地招呼着过往行人,声音里满是期待与欢喜。烧烤摊前,炭火熊熊燃烧,烤架上的肉串嗞嗞冒油,撒上一把孜然和辣椒面,香气瞬间弥漫,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冰粉摊位前,五颜六色的水果、晶莹剔透的冰粉,再加上一勺香甜的红糖汁,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还有那冒着热气的关东煮,各种丸子、蔬菜在鲜香的汤汁里翻滚,氤氲着生活的温暖和惬意。

张大姐的东北大碴粥摊前总是围着很多人。她掀开保温桶盖,热气“腾”地冒出来:“前天有对小情侣从漠河自驾过来,就着我这腌黄瓜喝了三碗大碴粥,说‘这才是东北的味儿’!”搪瓷碗碰撞的脆响里,有人捧着碗蹲在小马扎上,有人端着粥边走边喝,浓郁的粥香混着远处烤冷面的甜辣,将夜色浸染得格外暖。

套圈摊的老板正给刚套中毛绒熊的小姑娘发奖品。“上礼拜有个老大爷,愣是蹲这儿练了三个晚上,就为给孙女儿套只小兔子。”他指着手边的塑料筐,里面的玩偶少了大半,“你看这圈,得手腕带点劲儿,像扔铅球似的扔出去才行。”老板一边说着,一边关注一旁套圈顾客的“战绩”:“哎,小伙子,歪了!”围观的人笑成一片,有人掏出手机拍视频,大家的笑声盖过了远处的音乐。

近期,加格达奇夜市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鄂伦春之夜”。推介人员身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穿梭在人群中,吸引了众多目光。憨态可掬的驯鹿惊喜现身,引得大家纷纷上前合影留念,近距离感受鄂伦春文化的独特魅力。文创产品展示区里,精美的桦树皮工艺品、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整齐排列,每一件都承载着鄂伦春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让逛夜市的人们在享受美食与娱乐的同时,还能沉浸于独特的民族文化氛围之中。

夜市里,每一种美食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满足着人们的味蕾。一位摊主满足地说:“自从夜市开起来,生意比以前好多了,我们每天都能忙到很晚。”“夜经济”不仅点亮了城市的夜晚,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居民收入,还带动了周边餐饮、零售、娱乐等行业的发展,成为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夜深了,摊主们开始收摊了,铁架碰撞的哐当声里,有人拎着打包的烤串往家走,有人还在和摊主讨价还价。张大姐数着零钱笑着说:“你看这夜市,就像咱加格达奇的性子,热乎!”晚风卷着最后一缕烤肠的香味掠过街角,路灯把人们的影子拉得老长,仿佛在低语:明日再会,这里的灯火与热闹永不熄灭!

image.jpg

来自鄂伦春族的驯鹿成了夜市的“明星”。

记者手记 小摊经济释放大能量

当夜幕降临,加区夜市便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熙熙攘攘的人群、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香气四溢的美食摊,共同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夜间消费图景。近日,记者走进加区夜市,探寻这里的“夜经济”密码。

夜市的道路两旁,各类摊位整齐排列,从特色小吃到潮流服饰,从手工艺品到日用百货,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摊主们热情地招呼着顾客,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他们忙碌的身影成为夜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美食区无疑是夜市的人气担当。烤串在炭火上嗞嗞作响,撒上一把调料,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色泽金黄的煎饼果子夹裹着丰富的食材,咬上一口,给人带来满满的幸福感;还有那酸辣可口的酸辣粉、香甜软糯的烤红薯……每一种美食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满足着人们的味蕾。

加区夜市的繁荣,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精心规划。相关部门在场地规划、设施建设、卫生管理、食品安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夜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通过举办各类促销活动、加强宣传推广等方式,不断提升夜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前来消费。

在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了加区夜市的独特魅力和无限潜力。它不仅是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更是展现城市活力和温度的重要窗口。希望在未来,加区夜市能够持续繁荣发展,不断创新升级,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更多美好的体验,让“夜经济”的灯火越燃越明亮,让人间烟火气越聚越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