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凤娇
“来了来了!手机称重贴标签,买菜再也不怕缺斤少两啦!”
近日,加格达奇东湖早市的一角格外热闹,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加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这里摆起“特殊摊位”,一场名为“手机变砝码 计量惠民生”的活动正在进行,不少路过的市民纷纷排队给手机“测体重”。
“您这手机226克,标签贴这儿,下次买菜直接往秤上一放,就知道准不准了!”工作人员一边用检定合格的电子秤给手机称重,一边麻利地贴上带重量的标签。刚贴完标签的李大姐举着手机乐了:“太实用了!上次买草莓感觉不够秤,又不好意思太较真,现在揣着这个‘砝码’,心里踏实多了!”
原来,这小小的标签就相当于手机的“重量身份证”。消费者逛市场时,只要把贴了标签的手机放在商家秤上,对比显示重量和标签数值,就能一眼识破“鬼秤”猫腻,轻松避免“缺斤少两”。
活动现场不仅有称重服务,更有满满的“防坑干货”。墙上贴着《关于电子计价秤温馨提示》公告,图文并茂揭秘“鬼秤”常见作弊手法,工作人员手把手教大家如何辨别“冲击力法”“四舍五入法”等计量欺诈手段。“你好,我昨天买的鱼好像不够秤,这情况能反映吗?”一位大叔带着疑问上前,工作人员立刻记录信息并回应:“您放心,我们现场就能受理投诉,一定帮您核实清楚!”
在早市的各个店铺和摊位前,工作人员一边检查秤具,一边给摊主递上宣传资料。“老板,这是计量注意事项和行为规范,您看看这几项,都是不能踩的‘红线’,咱做生意得靠诚信赢得回头客!”
据统计,此次活动共解答群众咨询7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50余份,手机称重240余部。记者了解到,这波“手机变砝码”的举措经过精心准备——今年,地区市监局专门印制了1万张重量标签,分发到各县(市、区),就是要让更多人用上这个“计量监督利器”。
“今后我们将在全区持续推广此项活动,让‘随身砝码’惠及更多市场和早市的消费者,让大家逛得安心、买得放心。守护‘秤上公平’永远在路上,我们将致力于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地区市监局计量科工作人员表示。
工作人员正在检查秤具,并向店铺经营者宣传计量的注意事项和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