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瑶
盛夏的大兴安岭,是北纬53度线上广受欢迎的避暑胜地——林海翻涌绿浪,晨雾在山林间流转,偶见铁轨旁缀满枝头的蓝莓果,无数游客循着清凉而来,让这片北国秘境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旅游旺季。
在这片游人如织的清凉之地,齐齐哈尔客运段加格达奇整备车间的洗涤车间内,一场与高温的较量却悄然进行。窗外,游客们举着相机定格林海晨光,窗内,却是如同接近40℃的“桑拿房”:为保证旅客使用的卧具洁净无菌,洗涤过程中的水温必须达到70℃以上,熨平机持续散发出更高温度,双重热源形成的高温与水汽,令车间的体感温度远超室外,与窗外的清凉形成了强烈反差。
游客们在林间栈道上感受大兴安岭的清爽时,车间里的职工们却早已汗湿重衣。脖子上的毛巾吸满了汗水,拧干再搭,手中的布巾不时擦过额头、脸颊,再擦拭脖颈——这些简单的装备,是他们在高温下保持工作节奏的必需品。分拣、浸泡、熨烫,每一个动作都伴随着汗珠滴落,但没有人因此放慢速度。他们深知,暑运列车承载着的不仅是旅客,更是奔赴大兴安岭的殷殷期待:是一家人去漠河看极光的憧憬,或是背包客探秘原始森林的向往,而干净舒适的卧具,正是这段旅程最贴心的铺垫。
当游客们在列车上舒展身体,触摸到带着阳光气息的洁净床单时,或许不会想到,这份舒适背后,是洗涤车间职工们在高温环境里的辛勤付出。他们用汗水为穿行林海的每一趟列车筑牢清洁的后勤防线,让旅途中的舒适体验,从指尖触碰到卧具的那一刻,就有了坚实的保障。
在整备车间,洗涤职工正在对卧具进行分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