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盛夏的兴安岭,层林尽染的绿意间,跳跃着不一样的色彩与活力,那是林区学子的身影。本期图片专版将镜头聚焦于大兴安岭地区的大中小学生,捕捉那些扎根于这片土地上的真实成长瞬间:看,那些回家度假的大学生,纷纷化身志愿者,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还有的孩子走进自然,将家乡的美景拍摄下来,向外界推介自己的家乡;静谧的图书馆里、热闹的文化馆中,书香与艺术浸润着幼小而渴求的心灵;更有社区邻里间、家庭暖灯下,质朴的情谊与陪伴如涓涓细流……
这不仅仅是一次暑期的记录,影像定格下的,还有兴安岭少年特有的韧性与阳光。透过这一帧帧真实的画面,我们聆听拔节成长的动人声响,感受林海新苗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小学一年级的钱思妍在这个暑假爱上了绘画,稚嫩的笔触下,藏着她天马行空的想象。
小学三年级的宋紫涵,身着汉服演唱古风歌曲《半生雪》,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杨佳怡是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暑假闲暇时间,她经常和家人一起爬山,拍摄身边的美景分享到朋友圈,推介家乡。
黑龙江大学的学生葛思琦(左)、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刘熠莹,报名参加了暑期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忙碌的社区工作中,历练自己,增长才干。
育才中学八年级的于烨彤,暑假期间依然坚持练习朗诵,六年的学习朗诵生涯,让她收获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地级朗诵大赛奖项六十余次。
“春归花不落,风静月常明”,育才中学八年级的马懿轩提笔写下东汉《鲁峻碑》中的名句。这个假期,书法成为他闲暇时间最好的“伙伴”,让他时刻保持专注与平和。
小学一年级的张雨桥在这个暑假参加了街道组织的活动,参观加区消防救援大队,了解消防员的日常工作。
小学四年级的王雨博登上了消防车,他的梦想是长大后成为一名消防员。
在刚刚落幕的2025年大兴安岭地区“奔跑吧·少年”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U系列乒乓球比赛U13-15组中,拿下男子单打第一名的原珩瑞,暑假期间经常约上小伙伴来到球馆切磋球技。
学习了10年架子鼓的宁远,利用暑假继续学习,在演奏架子鼓中放飞自我,释放压力。
准高一新生李依桐(左)、李贞瑶趁着假期,一起相约打羽毛球,在球场上挥洒汗水,强健体魄。
暑假期间,4岁的史洺暄第一次见到向往已久的大海,家人陪伴她在沙滩上开心玩耍。
热爱轮滑的王子豪,经常在家附近的小广场上进行练习,轮滑已经成为他假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沈阳理工大学大二学生李佰咛以青年志愿者的身份和小学生们分享读书的收获和乐趣。
(本组图片均由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秋颖 胡瑞 李金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