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法治种子 点亮崭新学期 大兴安岭地区法院系统“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

2025-09-25 10:46:04    来源:      编辑:陈常辉

       编者按

新学期伊始,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核心要求,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平安、和谐、法治的校园环境,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及辖区基层法院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职能作用,创新普法形式、定制特色课程,将抽象法条转化为青少年易懂的“身边事”“民族事”“边境事”,通过真实案例与生动场景,传递“法治不再是遥远条文,而是守护成长的温暖力量”的理念,既为青少年扣好“法治扣子”,也为平安校园建设注入司法动能。为此,本报推出专版,刊发全区法院系统进校园开展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让法治教育走进课堂、融入校园的稿件,全方位呈现大兴安岭法院人用脚步丈量校园、用案例点亮童心的生动实践。




法耀北疆 护“未”成长 漠河市人民法院开启别样法治课


image.jpg

漠河市人民法院法官带领漠河市北极镇中心校的同学们开展“边境线上国旗红”活动。        韩晓乐摄



本报讯(韩晓乐)秋阳洒落祖国最北校园,近日,一堂走出教室、走进边境、走入法庭的沉浸式法治课在漠河市北极镇中心校开启。漠河市人民法院北极人民法庭张法官带领同学们用一场特殊旅程,以法治阳光照亮新学期,以爱国情怀喜迎国庆节,帮助同学们扣好新学期的第一颗“法治扣子”。

走出教室,师生们在操场围坐,开启普法教学“零距离”模式。在校园操场上,张法官通过身边案例、趣味抢答等方式,将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等法律法规向同学们娓娓道来,法治种子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悄然萌芽。在孩子们的心中,法律不再是枯燥的条文,而是成为守护成长的温暖力量。“法律就像超级英雄,时刻守护我们!”一名学生兴奋地说。

边境线上国旗红,法治与爱国情怀交融。在中俄边境线上,师生共擎五星红旗,站立于界碑前。法治副校长融合国防教育与法治教育,讲述法律对疆土和安全的守护。同学们轻抚界碑、仰望国旗,法治精神与爱国情怀在孩子们的心中同频共振。

走入法庭,触摸司法温度,点亮最北童心。在“祖国最北人民法庭”,同学们好奇地触摸着法徽、试坐审判席、聆听法槌回响。张法官引导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庭审场景的方式,使抽象的法律“活”了起来。“原来法庭这么庄严,法律这么有力!”孩子们的眼中充满敬畏。




呼玛县人民法院 邀师生“零距离”感受司法温度


image.jpg

呼玛县人民法院邀请呼玛县第一中学学生走进法院,体验模拟庭审。              司远摄

本报讯(司远)近日,呼玛县人民法院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呼玛县第一中学师生走进法院,沉浸式体验司法工作。

在干警引导下,师生们依次参观文化墙、诉讼服务中心、审判法庭等场所,详细了解案件从立案到审理的全流程。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围绕法院工作踊跃提问,干警耐心解答。最受期待的模拟庭审环节,同学们分别扮演法官、公诉人等角色,在规范的庭审流程中,亲身体会法律的庄严与神圣。

此次活动将抽象的法律知识变得直观生动,让师生们近距离接触并了解司法审判。呼玛县法院将持续深化法治宣传,用司法力量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地区中级人民法院 法官进课堂以案说法 法治课“典”亮师生生活


本报讯(孙岩峰)近日,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邹丽平走进大兴安岭职业学院,聚焦《民法典》与师生们生活的密切联系,针对租房纠纷、消费维权、婚姻家庭等高频民事问题,结合典型案例进行讲解。

在谈及社会热议的“扶不扶”难题时,邹庭长以一起见义勇为免责案例说明:“《民法典》明确保护救助人,杜绝‘英雄流血又流泪’”。在解读离婚冷静期时,结合实际案例阐释制度设计初衷,破除“限制离婚自由”的误解。

互动中,有师生问及网购退款纠纷,邹庭长细致支招,现场响起阵阵掌声,有师生感叹:“原来法律离生活这么近!”宣讲用鲜活形式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师生们表示收获满满,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也将持续深化校园普法,为广大群众筑牢法治屏障。



image.jpg

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到大兴安岭职业学院讲授法治课。              孙岩峰摄




法治阳光照进民族课堂 塔河县人民法院深入鄂伦春族学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image.jpg

塔河县人民法院法治副校长深入鄂伦春族学校向学生们讲解法律知识。

李瑞洋摄


本报讯(李瑞洋)为保护民族地区青少年法治权益,塔河县人民法院法治副校长宋建英深入辖区鄂伦春族学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结合鄂伦春族生产生活特点与传统习俗,通过身边案例,讲解法律知识。

“法官阿姨,要是有人欺负我们,法律能保护我们吗?”在鄂伦春族特色学校的课堂上,身着鄂伦春族传统服饰的学生主动举手提问。现场设置的“法治问答角”人气高涨,宋建英逐一回应学生们关于校园安全、家庭维权等方面的困惑。同时,针对鄂伦春族桦皮船制作、兽皮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求,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知识产权法》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法律为传统技艺‘上锁’”,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法律制度是对民族优秀传统的法律化确认,让法治种子在民族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




呼玛县人民法院 走进呼玛县第一小学讲授“开学第一课”


本报讯(司远)“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家庭暴力?什么是校园霸凌吗?”近日,为进一步筑牢未成年人保护屏障,呼玛县法院走进呼玛县第一小学,开展以反对校园霸凌、反对家庭暴力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用司法力量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它绝不是简单的玩笑,而是故意、反复地让你感到难受和害怕的行为。”在课堂上,法院干警通过列举“被同学起侮辱性绰号”“被故意孤立排挤”“被恶意推搡”等具体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校园霸凌和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

“无论是校园霸凌还是家庭暴力,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予以禁止。”课上还设置了情景模拟环节,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学会如何正确应对不法侵害,掌握向老师汇报、向家长求助等自我保护方法。

本次“开学第一课”,不仅增强了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更让学生们明白,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守护他们健康成长的温暖臂膀。






image.jpg

近日,新林区人民法院法治副校长走进新林区第二中学,用鲜活的案例让学生们直观感受法律的威严,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于淼摄



加区人民法院 举办“法治护航开学季”活动


image.jpg

加区人民法院法官走进加区的几所小学为学生们送上“法治第一课”。           叶铭欣摄


本报讯(叶铭欣)金秋开学季,普法正当时。为深入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增强未成年人法治观念与自我保护意识,加区人民法院法治副校长分别前往加区育才小学、加区七小、加区二小,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为同学们送上法治“成长礼包”。

在课堂上,孙建博法官以“以法关爱守护儿童”为主题,用生动的案例取代枯燥的法条,通过“身边事”阐释“心中法”,重点讲解剖析了毒品预防、校园欺凌等热点话题,提醒同学们时刻保持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远离违法犯罪行为。

陈东梅法官围绕法律意识培养、交通安全、家庭与社会生活法律法规等内容,精心设计兼具普法深度与趣味性的课程。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形式,为孩子们讲述了生动有趣的法治故事,帮助孩子们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当被同学取绰号怎么办?”“网上遇到陌生链接能点吗?”“我们身边可能存在什么风险呢?”王丹丹法官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围绕家庭、学校、社会、网络,为同学们深入浅出地讲权利、教维权。通过互动问答环节,着重引导同学们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小公民”。



image.jpg

近日,松岭区人民法院邀请松岭区小学的学生们走进法院,近距离感受法律的神圣与威严,接受法治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学生们分别参观了法警大队、诉讼服务中心、安检区、立案区及审判法庭等场所。在审判法庭,同学们走上审判台,试敲法槌,体验法官的工作,感受法治文明,体会法律庄严。                      刘子佳摄



image.jpg

呼中区人民法院邀请呼中区第一小学学生参加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法治课”,通过互动游戏环节让原本严肃的法律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近距离参观了诉讼服务中心、“龙法和”云法庭、审判法庭等场所。         程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