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风景与美德同行‌

2025-09-30 10:15:38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王媛媛

国庆长假将至,不少人早早敲定假期行程,旅游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即将迎来出行高峰。在“人从众”的出行浪潮中,如何让文明成为旅途中最美的风景,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从“到此一游”的刻痕到文物古迹的随意触碰,再到公共场所的喧哗吵闹,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这些行为不仅破坏景观,更暴露出部分游客公德意识的缺失。文明出游并非抽象概念,而是体现在具体细节中:在博物馆轻声细语、在自然景区带走垃圾、遵守排队秩序……这些举手之劳,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文化的敬畏。

‌文明旅游需要“软引导”与“硬约束”‌协同发力。近年来,多地景区通过“信用惩戒”“黑名单制度”等举措治理不文明行为。例如,北京长城景区对刻画城墙的游客处以罚款并公示,形成有效震慑。但仅靠惩戒远远不够,更需要正向激励。杭州西湖景区推出了“文明积分”活动,游客可通过垃圾分类、帮助他人等行为兑换纪念品,这种“软引导”模式值得推广。此外,旅行社和导游也应承担起文明宣导的责任,将文明规范纳入行前说明。

‌文明风尚需从个体辐射到社会‌,形成“带动效应”。每一位游客都是文明的“传播者”。在社交媒体时代,随手拍摄的旅行视频可能影响千万人。一位游客在黄山主动捡拾垃圾的画面,经传播后引发效仿;而网红为博眼球踩踏丹霞地貌的案例,则招致全网批评。这种“蝴蝶效应”表明,个体的文明行为能带动社会风气的改善。今年的国庆节假期,不妨发起“文明打卡”行动,游客通过分享文明瞬间,传递正能量。

让文明成为旅行的“标配”‌。文明出游不是道德绑架,而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面对“诗和远方”,我们既要欣赏自然的馈赠,也要守护人文的瑰宝。从今天起,让我们以谦卑之心行走山水,以敬畏之态对待文化,让国庆假期的每一处风景,都因文明而更加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