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乌日娜
“以前每月跑医院买降压药,一次就得折腾大半天,现在下楼3分钟取药,医保当场报销!”近日,记者走进加区红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刚取完药的王阿姨攥着刚开的降压药开心地说,“我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现在登记、付款、取药全在这儿,太省心了!”
加区红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登记区、药品区、收款区布局紧凑,衔接顺畅。居民诊疗后提交处方、医保结算、领取药品全程无缝衔接,无需来回奔走——这正是300余种医保药“下沉”社区后,加区居民最直观的获得感,“一体化”服务场景让惠民升级落地见效。
“过去居民买常用药得往医院跑,老人往返医院、药店折腾得直叹气。”加区红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董淑萍边整理药品台账边感慨。如今变化不止于“少跑腿”:药品种类从“缺药少药”升级为“品类齐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常用药,连部分大医院专属专科药也能在这里找到;服务从“麻烦繁琐”变“省心便捷”,尤其是针对慢性病患者的“长处方”服务,根据病情可一次性开具4至12周的用药,减少反复开药的奔波。
这份便利的背后,是医保部门聚焦医保基金专项整治工作与民生需求取得的实实在在成效。截至目前,全区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配备300种以上医保目录药品;同时建立动态保障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盘点补充短缺药品,居民有特殊需求可提交“需求清单”,非医保目录的临床必需药也能通过备案采购临时调配,从源头打通购药“最后一公里”。
社区的“便利网”,更与医院的“服务链”紧密衔接。全区公立医院专门开通慢性病药品“绿色通道”,针对社区无法即时提供的特殊药品,患者凭社区转诊单可优先就诊、优先取药,省去重复挂号、多次排队的麻烦;医保报销政策同步向基层倾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报销比例较二级医疗机构高10%,较三级医疗机构高20%,切实减轻患者负担。
医保电子处方流转平台的试点应用,让“信息多跑路”为“家门口取药”再添保障。患者在医院就诊后,电子处方可直接流转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家门口药店,无需携带纸质处方奔波。“在医院就诊,处方直接传到社区,我顺路就取了药,太省心了!”刚取完降糖药的张先生说。
“我们不仅要让医保药‘沉下去’,更要让便利‘送上门’。”地区医保局局长鞠胜涛表示,目前医保部门正持续优化电子处方流转服务:一方面完善系统功能、调整业务流程,扩大医疗机构和药店接入范围;另一方面组织医院、社区、药店人员开展专项培训,着力解决“流转慢”“流出难”等问题。从医保药‘下沉’社区,到医院绿色通道减化流程,再到电子处方提效率,通过“政策+服务”的双重发力,让“购药跑断腿”成为过去式,让居民“家门口享便利”的安心,真正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

在加区红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区,工作人员正在为居民登记取药。
黑公网安备232722020000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