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之下 青年夜校“飞”起新希望

2025-10-23 08:28:00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文/摄 本报见习记者 李春莹

夜幕低垂,国网大兴安岭供电公司的培训教室内灯火通明——讲师正对着无人机操作面板讲解线路巡检要点,20余名青年学员紧盯操作台与屏幕上的模拟航线,神情专注。近日,大兴安岭首期“青年之家·青年夜校”在这里开课,无人机实操是首节课,这场由地委组织部与团地委联合打造的青年服务项目,正是当地赋能青年成长的生动实践。

作为聚焦青年成长的全新服务项目,“青年之家·青年夜校”自启动便备受关注,贴合地域发展需求的无人机课程,成为首期课程的“重头戏”。记者走进教室时,国家电网的授课讲师正手持无人机与遥控器,结合设备讲解,“无人机不只是新奇玩具,更是兴安岭电力巡检、森林防护、生态监测的‘空中帮手’。”通俗易懂的讲解搭配实时演示,台下的学员们频频点头。有人快速记录操作要点,有人对着模拟软件同步练习,不时举手追问“强风天气如何保持悬停”“设备突发故障怎么应急处理”,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学员们学得认真专注。

“白天忙工作,根本没空想别的。夜校正好,晚上能学门真本事!”学员张滨淏的一席话道出在场青年的共同心声。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青年,起初多被无人机的科技感吸引,随着学习深入,愈发看清技术背后的实用价值与职业潜力。“以前觉得无人机离生活远,是‘高科技玩具’,学了才知道它是基层工作的‘好帮手’。生态监测、灾情核查,它都能派上用场。掌握这门技能,工作将更高效!”学员们的感慨,印证了课程的“接地气”与“实用性”。

为让学员真正“学得会、用得上”,课程采用“理论+实操+案例”的立体教学模式。授课讲师带来专业无人机设备,并分享了大量一线实战经验:从设备组装调试,到飞行规范与安全准则;从航拍构图,到常见故障排查,系统性讲解让学员快速掌握基础技能。理论课后,众人移步无人机展厅,讲师逐一介绍各型号无人机的适用场景,学员对无人机的行业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课程的尾声,学员们齐聚公司团青之家,这里成为青年交流的“能量场”。观摩无人机在电力行业的应用成果后,大家围坐在一起,与行业青年代表探讨无人机创业方向、职业结合路径及实操难点。

“夜校是服务青年的起点,不是终点。”团地委副书记陶平旭告诉记者,首期无人机教学的热烈反响,让他们更坚定了打造特色青年服务平台的信心。“接下来,我们会结合兴安岭地域特点与青年需求,陆续推出电子商务、冰雪旅游策划、特色产品开发等系列课程,让夜校成为青年提升技能、拓展人脉、实现自我突破的‘加油站’。”

走出教室,夜空繁星闪烁;回望室内,青年眼中的喜悦光芒依旧明亮。带着新掌握的无人机操作技能与对未来的新期待,这群年轻人正准备在兴安岭的星空下,用科技书写属于他们的成长故事,开启属于自己的“飞翔之旅”。

image.jpg

授课讲师手持无人机与遥控器,讲解无人机操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