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家园林业局为管护站打井。
□文/摄 徐凡 姚正翩
“这口水井,暖到了我心窝里!”
一来到大兴安岭林业集团韩家园林业局的一脑丸瞭望塔,瞭望员郝富贵就迫不及待地展示他的生活圈:一室一厅60平方米的砖塔房,敞亮干净;崭新的安全栅栏,结实牢固;两套太阳能板,持续供电。
“过去,塔上没水、没电、没网,大雪封山一困就是几个月;如今,4G信号覆盖塔尖,视频里能看见妻子做的热汤面,能听见闺女喊‘爸爸加油!’从前,每次上山都要用塑料桶拉水,下雨天顺着屋檐接水用也是常事;现在,打了水井,保障了生活用水。”说起这些变化,郝富贵脸上止不住的笑意:“我们瞭望员生活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郝富贵的瞭望塔,仅是集团改造的300多座瞭望塔中的一个缩影。在这片林海,这样的幸福变迁,不止发生在瞭望塔,更惠及每一位林区职工。
集团将提升职工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其作为民生优先任务推进,职工得以共享国有林区改革发展成果,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福利待遇水平全面提高。
A “腰杆直了”
“我2011年上班,当时工资就1000多块,后来也有几次调整,直到去年一下涨了近2000块,现在每个月到手有4000多块钱。”松岭林业局干部霍金龙高兴地说。
“宁找倒骑驴的,不找加林局的。”这句话说的是原来加格达奇林业局职工的状况,道出了林业职工的普遍心酸。林区地处偏远,生活条件艰苦,工资待遇曾长期偏低。
“说实话,过去大家腰杆不硬气。”霍金龙说,这些年,林子越来越好,野生动物越来越多。
2020年4月,大兴安岭实行政企分开,开启新一轮改革发展。
集团将职工增收作为“一号工程”。增资重点向一线职工倾斜,职工年均工资性收入由集团成立之初的4.3万元增至7.4万元,增长了72%。
“去年我的月工资一次就涨了2500元,真没想过自己年薪能超过10万元。”韩家园林业局生态修复管理科科长于召民说。他1995年在林场参加工作,一晃就成了老职工。
“以前,林业职工在全区工资最低,比其他单位低一半,在家都没话语权。”于召民说,“可现在不一样了,工资水平在全区是高的,大家腰杆直了。”
除了提高工资收入,阿木尔林业局提倡以工代赈,让职工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或自主增收。管护站管护员肖广军在金环岛开小卖店,旅游旺季卖山特产品,3个月就挣了2.4万元;几个旅游线路沿线的管护站变身服务点,在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有经营性收入。
林区职工的生活正悄然发生变化。如今,林区职工生活悄然改善,留人更留心,年轻人也纷纷选择扎根林海。
2023至2024年,大兴安岭林业集团通过“绿色通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急需人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住房保障、专项补贴等优渥待遇。
“我是2023年集团通过‘绿色通道’人才招聘引进的硕士研究生,现在每月有1200元生活补贴、500元租房补贴,要是在集团干满5年,还能拿到6万元的一次性补贴,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集团企管处职工葛昊说。
截至目前,大兴安岭林业集团通过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健全完善绩效考核体系、鼓励和组织职工参与林下经济等途径,推动在岗职工工资性收入实现连续4年增长。
B “屋子暖了”
9月19日,阿木尔林业局施业区凌晨气温接近零摄氏度,当地已提前开启供暖。
“去年安装的热风炉派上了大用场,这设备真不错。”长山林场G111线管护站站长潘国海指着墙上一处灰色的风炉口说,“炉灶加热后,热风炉通过风机和管道,把热气送到两间屋里,热得又快又暖和,还避免了烟尘污染。”
室外秋寒料峭,管护站里却暖乎乎的。潘国海说:“自我的管护站试点成功后,林业局所有管护站都安上风炉了。现在,我这儿被评为了‘五星级管护站’,冰箱、网络电视、无线设备应有尽有,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比居家更舒心。”
“高塔诗人”孙立森已经在海亚鲁山上的“阿16”瞭望塔上坚守了20年。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先后创作了《守山》《问暖》《塔前松》等古体诗,今年还出版了长篇小说《雪岭》。现在,他的老塔房旁有了新建的砖瓦结构塔房,开辟了菜园,种上了蔬菜,太阳能基板等设备全面升级。更贴心的是,林业局还为他改造了一辆房车当写作工作室。
今年“六一”儿童节,为了让瞭望员能够回家陪伴孩子,阿木尔林业局组织处级领导干部接力上岗,替班瞭望。同时,领导干部深入一线调研,现场解决基层难题。
阿木尔林业局党委书记韩凤泉带头接替青松林场1035塔瞭望员,值守瞭望塔。
“这座塔在岭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直没有改建。住下来才发现塔房已经被老鼠啃得就剩两层铁皮了,晚上真冷啊!”韩凤泉当场协调推动整改,原地重新修缮了塔房。秋季防火期前,1035塔已焕然一新,有了坚固的新塔房。
近年来,阿木尔林业局持续兑现民生承诺,为全局26座瞭望塔打出深水井,通过建造新塔房、安装栅栏、提升基板功率,解决了瞭望员饮水难、用电难、住房差等难题,瞭望塔工作正由“过得去”向“过得好”转变。
如今,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已有209座瞭望塔完成钻打水井,占总数的61%,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集团为全部瞭望塔提升了用电、安全防护设施,对塔房、塔路开展维修改造,并争取资金对所有专业扑火队营房、管护用房全面提档升级,已创建星级管护站126座。
一线职工的工作条件实现了历史性提升。韩凤泉说:“以前下基层,见到的都是职工苦涩和无奈的表情,现在能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幸福。”
C “干劲足了”
如今的大兴安岭林区,处处可以见到职工的笑脸,处处可以感受到发展的信心。
职工创业热情高涨,市场意识显著提升。韩家园林业局出台了《“企业增效职工增收”实施方案》,鼓励职工当网红、做直播,加入林业局营销队伍,引导、鼓励和扶持林业职工从事个体经营、创办经济实体。
职工纷纷开始“云端创业”之旅。瞭望员郝富贵用5000余条短视频打造“云端哨所”,通过抖音、微信、视频号多平台运营,收获20万次浏览量,让“韩09塔”成为网红打卡地。审计科职工杨力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短视频,视频号200余条作品收获超2万次浏览量,带动林下特产销售额突破3万元。北疆林场女职工王卓利用林间剩余物制作手工艺品玩偶,端午节期间,通过微信朋友圈售出500余件。城镇消防大队职工肖正义凭借多年木耳养殖经验,在抖音平台吸引4.1万粉丝……
“生态+电商”创业在韩家园林业局已蔚然成风。林业局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尹志峰介绍,全局已有68名职工投身网络创业。2025年上半年,累计发布作品4.6万条,实现销售额超192万元,形成了涵盖生态旅游、林下经济、手工艺品等多领域的特色产业矩阵。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庄严承诺,已在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变成实实在在的举措,托起职工稳稳的幸福。
“这么好的条件,哪能不撸起袖子加油干?我还想直播卖些山特产品,试着搞林下养鸡,越想越有干劲。”18时许,暮色渐浓,郝富贵走下瞭望塔,身后塔房灯火温暖亮起。

阿木尔林业局职工在管护站使用热风炉。

韩家园林业局职工通过网络销售特色山产品。

阿木尔林业局职工在旅游景点售卖即食食品和山特产品,既方便游客,也实现自主增收。
黑公网安备232722020000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