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的摄影师——读安妮·埃尔诺《悠悠岁月》

2023-03-17 08:20:37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内容简介

《悠悠岁月》安妮·埃尔诺的小说作品。本书作者用自己首创的“无人称自传”的写作方式描述了一个人从小到老60多年的成长过程以及时代的变迁。像一本老照片集,唤醒人们的集体记忆,恢复历史的真实意义,反映时间的流逝和世界的演变。本书是作者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酝酿和写作、在退休后经过充分思考和推敲的力作,也是对她以往作品的高度概括和综合,采用“无人称自传”方式,以人们共有的经历反映时代演变,写出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一经出版即获法国杜拉斯文学大奖。

“大时代”的摄影师

——读安妮·埃尔诺《悠悠岁月》

□刘平安

小说《悠悠岁月》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的作品。小说语言质朴,行文冷峻,读罢令人回味悠长。

《悠悠岁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吴岳添翻译。埃尔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自己的写作原则是“不评价、不暗示、不比较、不做褒贬”,由此衍生出她中性甚至有些枯涩的语言。正因为这样,这部小说展现出女性书写者非凡的洞察能力之外,还常被人称为是一部“社会自传”。整本书被十四张照片的描述划分成十五个小部分,每部分均以照片的文字描写为始,家庭聚餐的回忆作结,时间跨度为六十年。作者用一种印象画派般点染勾勒的叙事技巧,再现女性对生活与社会独特而准确的历史感受,端详这些细碎的生活场景时,过去那些鲜活的细节,立马被激活,往事在她的小说中被重新看见。

埃尔诺用最贴近生活的词语,来还原生活的本来面貌。她用“中学、家乐福、肉店、蒸汽熨衣铺,等等”这些词语讲述自己身为妻子与母亲的一天。她用“上课和批改作业,准备早餐,孩子们的衣服,要洗的衣服,午饭,购物”讲述自己日复一日的生活。她用“地毯300法郎、高保真度组合音响10000法郎、玻璃鱼缸1000法郎、摩洛哥镜子200法郎、床2000法郎”讲述自己离婚进行财产分割时的心境,当婚姻走向终结时,便再无温存,只剩冷冰冰的金钱来清算婚姻的付出,可见,一位女性,一个追求独立之人,必得与过去做出某种决裂。埃尔诺独创了属于她自身的“女性”语言。在埃尔诺这里,女性意味着日常生活,意味着琐碎、乏味甚至无聊。正是她用自己的“语言”,把握住了复杂生活纯粹的一面,进而还原生活的真实,显露生活裹挟的真相。

埃尔诺用她的小说,分享她与同代人的经验,守卫战后一代人重建家园的昂扬精神。她的语言还原了过去的生活,同样,她用这些语言将自己隐入过去的巨大历史洪流中,将那个哀伤与生机并存的时代拉到了我们面前。在她的小说里,从战后重建、技术革命、教育改革、移民政策、罢工游行等重大社会变革,到书籍、电影、流行音乐、电视节目等大众文化的点点滴滴,她小心翼翼地把这些记忆碎片作为一件修复的艺术品放归原处。无论是伴随着大工业生产而来的大量消费品,还是收音机里无意中听到的老歌,都是时代的标志,尤其是后者,在重复的过程中悄悄地侵入我们的记忆,成为某一时代的“代名词”。

小说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政治事件为时间线,这一宏大的大时代叙事与私人化的生活叙事并行不悖。这本小说还原了一些最琐碎、最微不足道的历史,它发生在每一刻,这样的历史属于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这一刻被日期与文献记载僵化的“大时代”被无数个这样私人化“小时代”复原激活了。小说第一张照片为婴儿出生,最后一张照片为一位垂垂老矣的女性坐在躺椅当中,生动再现了记忆与历史,文明与岁月世代传承的主题。

读埃尔诺的小说,就像看一张照片,越读越能在照片的边边角角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埃尔诺是“大时代”的摄影师,她用她的文字记录大历史的细枝末节,她用文字告诉我们,正是许许多多普通的人,普通的生活才创造了“大时代”和“大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