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凡人相 皆在笔墨中——读《世人二三事》

2024-07-12 07:28:59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内容简介

此书以“人”为主题,完整收录汪曾祺的《关老爷》《傻子》《晚年》《公共汽车》等罕见篇目。书中的人物秉性各异,有的古怪,有的偏执,有的幽默,有的随性,他们都是世界的一种反映,在这复杂的人间,书写着奇奇怪怪的人生逸事。

世间凡人相 皆在笔墨中

——读《世人二三事》

□汪丽红

在《世人二三事》这本书中,汪曾祺谈到怀念之人,他的祖父当然不能例外。他说,祖父本来是有点浪漫主义气质、诗人气质的,只是所处的环境使他的个性不可能得到发展。“有一天,他喝了酒,忽然说起年轻时的一段风流韵事,说得老泪纵横。”他没怎么听明白,又没敢问个究竟,就问父亲。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汪曾祺说:“老人家不知为什么要跟他的孙子说起他的艳遇,大概他尘封的感情也需要宣泄吧。因此我觉得我的祖父是个人。”

本书为汪曾祺的散文精选集,完整收录《卖蚯蚓的人》《炸弹和冰糖莲子》《猴王的罗曼史》等经典名篇。全书以“人”为主题和书写主线,深挖散文中各种人物的秉性特点,有的懒惰,有的不争,有的狡猾,有的善良,有的古怪,有的偏执……他们都是这世界的一种反映,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在汪曾祺的笔下,那些人性里鲜为人知的一面被展露得淋漓尽致,他的书写时而有趣,时而深刻,时而讽刺,时而纯真,所谓世间万千凡人相,皆在点滴笔墨中。

人生就是一场荒诞,大多数人只是想证明自己活着,或者已经死了。“您一直就是卖蚯蚓?”“不是,我原来在建筑上——当壮工。退休了。退休金四十几块,不够花的。”汪老通过对平凡事物的深入观察和感悟,展现出人生的真谛和美好。他把卖蚯蚓的老人与乌先生、莫先生进行对比,批评泛泛空谈的现象,倡导对生活现象进行审美——卖蚯蚓的人是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至少不是社会的蛀虫,这样的人就值得我们尊敬,借此来对具有高低贵贱等级观念的乌先生之类人予以婉讽。

人们以为古怪的人都是病态之人,但其实有点怪才是人的正常状态。郑智绵爱吃莲子。“一有警报,他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日本飞机在新校舍扔了一枚炸弹,离开水炉不远。炸弹在土地上炸了一个坑,挺吓人的。郑智绵照样用汤匙搅他的冰糖莲子,神色不动。到他吃完了莲子,洗了漱口缸,才到弹坑旁边看了看,捡起一个弹片(弹片还烫手),骂了一声。这段往事反映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人民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已“不在乎”了。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服不了的。

这个世界上最难做的工作,就是面对人的工作。“我的孩子跟我说了不止一次了:‘我长大了开公共汽车!’我想了一想,我没有意见。”汪老觉得开公共汽车是一桩复杂又艰巨的工作,是对人的工作而不是对机器。他观察了很多车上的售票员和司机,当然机械般工作的人比比皆是,可是依然有一些热爱这些工作并做得出色的人,如那个售票员小伙子,他播报员一样浑厚的嗓音,恰到好处地到站提醒,体贴细致地帮孕妇老人调解座位问题,因为热爱而散发出来的真诚和活力特别打动人心……

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走进这座小院……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亲自侍弄的。”“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老舍留在汪曾祺先生心中的印象也是直接传递给我们的印象:富有情趣,待人接物,坦诚相待,重视礼仪……

人,是有各种各色的。此书是汪曾祺先生的人性观察书,他寥寥几页就把“人”写得特色鲜明,充满荒诞古怪与黑色幽默。汪先生不对笔下人物做长篇大论的评述,就像他自我评价的那样——“生活现象美食家”,只描绘美的现象,而不做评断。全新的选篇,编排方式;落寞的王爷,敏锐的傻子,偷情的爱人,偏执的和尚……万千凡人相,行走笔墨间:人不可以太倔强,活在世界上,一方面需要认真,有时候只能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