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锐
水是生命之源,喝水是生存需要,喝茶是精神世界的舒展升华,古语有云:“茶滋于水,水籍于器”。意思便是泡茶时,有好茶、好水,还需要佳器相衬,才能成就一杯色香味俱全的好茶。好茶应该配上好茶具,那么紫砂便是好茶的良友之一。
紫砂的根本是制陶,可追溯至半坡时代,直至明清时期,紫砂陶、琉璃、珐华等犹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尤其是宜兴紫砂陶的出现更是给明清时期的陶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成为时代的风向标和最令人沉醉的陶器品种,时至今日依然热度不减。
“紫砂者,泥呈砂象,泥为肌,砂为骨。”宜兴紫砂陶的成功源于一座山。在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境内,有两座山相依,一座古称黄龙山,山体由黄石石英岩构成,岩石的表层呈现黄褐色。另一座山在黄龙山的西面,古称青龙山,整座山都由石灰岩构成,石灰岩的颜色是青灰色,石质坚硬脆裂。其中黄龙山经过复杂的地质演变,形成了独特的多彩陶矿,几百种紫砂陶矿共融在一起,每一种矿泥性不同、材质不同、色彩不同,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全国范围内更是找不到与宜兴黄龙山同等级别的紫砂,甚至有一个说法,“世界上只有一把壶,她的名字叫宜兴”。
除了好的材料作为根骨以外,还要有好的制作工艺。壶,一选泥,二选工艺,三选艺人名气。泥料是壶的灵魂。壶之美,美于材质。光滑细腻圆润,温婉优雅不失风骨。人类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亘古不变,变化的是欣赏的能力,古人认为光滑的石头就是美玉,自有天然美。但其实石块切开和现在认知的玉没有分毫关系,玉不琢不成器,无差别劳动下还有人类的创造美。壶本身就带着天然之美与匠做之美。同样是矿石存在于自然,以壶呈现出来的紫砂才能被称为紫玉金砂,颗粒骨感泥肉细腻便不加掩饰毕现毫端。壶的灵魂泥料,借艺人之手和千度高温赋予鲜活与宁静,使其拥有了好看的皮囊来盛放有趣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