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我心永向党:家书里的百年信仰》所选家书,包括老一辈革命家家书、先烈家书和普通党员家书,是从6万多封家书中精选而出,其中有的家书为首次公开发表。书中所录的50余封家书由原文、家书背景、信仰之光组成,并穿插相关人物照片,各部分基本上以家书写作时间排序。该书时间从1921年到2021年,与中国共产党百年的革命与建设历史相吻合,分为“为了民族的解放”“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三章,用家书独有的真实和鲜活呈现党史中的重要时期、关键事件和关键人物,从不同侧面集中体现百年来共产党人对信仰的追求与坚守。
红色家书里的信仰之光
——读《我心永向党:家书里的百年信仰》
□钟芳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秉烛夜读《我心永向党:家书里的百年信仰》,不由得想起这首诗。在烽火连天,山河破碎的战乱年月,一封报平安的传情家书,远远胜过“万金”的价值。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家书”是革命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共产党员、革命烈士、当代英雄等先进群体所写的思想积极向上的家书,笔笔动情,字字千钧,真挚展现并诠释着中国人心底最深沉的家国情怀。
《我心永向党:家书里的百年信仰》是一部别样的党史,收录了百年家书资料,从时间跨度上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百年的革命与建设历史相吻合,共分为“为了民族的解放(1921~1949)”“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1949~1978)”“永远听党话,跟党走(1978~2020)”三章,用家书独有的真实与鲜活呈现党史中的各个重要时期、关键事件和关键人物,从不同侧面集中体现百年来共产党人对信仰的追求与坚守,是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百年历史的缩影。全书内容丰富,故事性强,图文并茂,是家书视角研究党史的最新成果,无论是对于史学等学科进行学术研究,还是进行社会教育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国人民大学校园里,有一座我国首家以家书为主题的博物馆,馆藏近6万件信札,多为手写件,其中与共产党人有关的红色家书有1万余封。每一封家书背后,都深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本书编著者张丁是该博物馆副馆长、家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他10多年来埋首于书信堆,致力于家书的征集、整理工作。经他之手,数万封记录了时代变迁、传递出家国情怀的家书最终汇集到博物馆,呈现在世人面前。《我心永向党:家书里的百年信仰》是编者家书研究的精华提炼,一共选取57封家书原文,结合该封家书写就的历史背景和情感线索,并附相关人物的老照片和回信等内容,讲述时代洪流中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故事,展现中国共产党辉煌历程,讴歌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与感人情怀。
该书收录家书的作者既包括毛泽东、刘少奇、叶剑英、任弼时、陈毅、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也包括夏明翰、左权、赵一曼、黄继光等革命烈士,还包括各个历史时期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党员,可以说汇集了家书中关于共产主义信仰的精华。他们虽然岗位不同,年龄有异,但是为了民族独立、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初心是一致的,并为此付出了汗水、鲜血乃至生命。他们把个人的亲情冷暖埋藏在心头,为了党的事业而奋斗终生。从他们留下的这一封封家书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他们的思想轨迹,感受到熠熠生辉的信仰之光。
“只以人生原出谋幸福,冒险奋勇男儿事,况现今社会存亡生死亦全赖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此亦我辈青年人的希望和责任,达此便算成功。惟祷双亲长寿康!来日当可得览大同世界,儿在外面心亦稍安。”这是我党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于1921年5月中旬赴莫斯科前写给父亲的信,表达了自己报效国家的远大抱负,同时也寄寓了他对家人的牵挂和不舍。当时的任弼时只有17岁,却已经是一个能够体谅父母辛苦、胸怀改造社会大志的有为青年。他受先进思想的影响,以追求大多数人的幸福和社会进步为己任,毅然奔赴远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10年的革命锻炼教育了我,我完全明白我这10年的斗争是无比的光荣、伟大,我忍受了一切艰难困苦,在生死的危急情况下进行着顽强的流血的斗争,这是为了母亲、弟弟的永远解放。为着母亲的幸福,为着全人类的自由解放我情愿以死杀敌,我的光荣正是母亲的光荣,全家的光荣。”这是辽沈战役前,东北人民解放军第4纵队第12师35团2营教导员许英写给母亲的家书。许英离开家整整10年了,当年还是17岁的少年,写家书时已经成长为一名人民解放军指挥员,他盼望着解放军打进关内,早日与母亲和家人团聚。可惜的是,一个多月之后,许英在战役中牺牲。这封家书是战友从烈士衣兜里发现的,令人动容。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收录了2020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党员医务工作者、基层干部的家书。“从医院通知到报名结束,只用了短短20分钟。妈妈所在的科室,有3个名额,妈妈第一个报了名。当时,妈妈似乎什么都没想。妈妈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护士,是麻醉手术科的护士长,更是一名有17年党龄的共产党员。面对国家召唤,面对同胞受难,面对疫情肆虐,妈妈心里只有四个字:义不容辞。”这是甘肃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周馨瑜写给备战中考儿子的一封信,平凡文字的背后,却蕴含着殷殷深情,把我们再次带回那段荡气回肠的战“疫”时光。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熔铸信仰写就的不朽史诗,更是一部涤荡心灵的信仰坚守史。捧读这一封封墨迹长存、余温犹在的红色家书,就是在重温身边的历史和党的历史,感受初心的力量。如果用两个词来描述,那就是真实和真情——内容真实,情感真挚。我们应当积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做勇于担当的新时代奋斗者,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