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国忠义为骨血的宋韵传奇——读周新华长篇小说《孤马传》

2025-02-28 07:58:39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执行秘密任务的年轻画师周工叙被赵鼎的人格魅力所感召,主动加入维护赵鼎的行列,保护受难忠良的故事。作品通过一个小人物的视角和经历,表现了以赵鼎为代表的南宋士大夫的道德高标和奇伟风骨,歌颂了敢于担当、以身许国、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精神。书中写作风格独树一帜,既有历史小说的坚实质地,又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以家国忠义为骨血的宋韵传奇

——读周新华长篇小说《孤马传》

□李洽

《孤马传》是衢州籍作家周新华以南宋名相赵鼎人生沉浮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南宋的临安、常山、崖州、儋州等地,作者的创作虽具有天马行空的酣畅,却并非信马由缰的臆造,而是在查阅大量历史典籍的基础上,将真实发生过的几个历史事件作为小说的基本脉络,并将唐朝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江参创作绢本水墨画《千里江山图》等历史故事糅合其中。

小说通过细腻的文学笔触、光怪陆离的情节、逻辑缜密的结构和丰富独特的想象,铺开了对人性、忠奸、善恶的深入探讨,这种探讨既充满着魔幻现实主义,又在不经意间让小说中家国、忠义的骨血丰满起来。从宰相赵鼎、常山四贤、将军牛皋、“南宋苏武”洪皓等官员,到南渡诗人群体、背嵬军、高僧大德,再到三十六娘、小碗、蛋壳儿、臭油寡妇……人物跨度从庙堂军旅到江湖市井,都具有鲜明的属性和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南宋风土人情,将以赵鼎为代表的具有家国忠义情怀的南宋士大夫群像缓缓凸显出来。

故事的主人公之一赵鼎,曾两度拜相,被称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岳飞也在他的举荐下率军抗金,对中国历史有着巨大的影响。然而这个曾被宋高宗赞誉“于国有大功”之人,却先后两度遭到贬谪。一次是建炎四年(1130年),因反对神武副军都统制辛企宗无军功而为节度使与赵构争论,结果被免职。另一次是绍兴八年(1138年)因“和议”及立储等问题与赵构、秦桧意见不合而被罢相,相继被贬往绍兴、泉州、潮州、海南吉阳军等地。在吉阳军因受秦桧胁迫,绝食而卒,终年63岁。

对于赵鼎最后的归葬地常山,书中不但介绍了黄冈山、永年寺(今万寿寺)、严谷山、草萍驿、渣濑滩等常山名胜,还“复活”了常山古十景中的“忠简孤冢”“石门佳气”“球川晾雪”等三景,真实生动地描绘了常山当地风土人情。而对于赵鼎的贬谪地绍兴、泉州、潮州、海南吉阳军等地,作者亦不吝笔墨。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潮州人,我对于赵鼎并不陌生,潮州牌坊街的“十相留声”坊便是纪念唐宋时期来过潮州的十位宰相,赵鼎便是其中之一,于是我特别留意书中提到潮州的地方。在书中,作者不仅写到了潮州的“十相留声”坊,还提到了潮州凤凰洲的十相祠、潮州城北的二相祠。作者在此写道:“无论是十相还是二相,赵鼎都不缺位,地位非常特殊”,我深以为然。除此之外,作者还写到了山西运城闻喜县的二相祠、雷州的十贤祠、金华兰溪檀树村的赵侯古祠、海口的五公祠、三亚崖城镇水南村的赵鼎纪念馆(盛德堂)等古祠和场馆,这不仅体现了作者创作过程中的大量考证,也是作者从另一个侧面与书中故事相呼应,展现了对宋代风流人物的致敬,对宋韵文化的传承,对浩然正气与爱国情操的崇仰,增加了小说的历史厚重感。

“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是赵鼎的绝笔,也是他自书的墓志铭中的一句。作者以孤马喻赵鼎,对于“孤”字,作者写道:“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只有翱翥于九天的孤臣,才配用这个字”,对于“马”字,作者在小说最后定了个调:“那是一匹孤勇独行的马”。马本性与人一样当是群居动物,孤立而出,必有缘故,有趣的是孤立与合群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于是,作者抓住了这匹“孤马”,深情书写了它的雄浑叫声与洁白体色。

“虽千万人,吾往矣”,孤忠苟且、是非曲直,且留与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