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身捡拾那片片微光——读迟子建散文集《光明于低头的一瞬》

2025-03-07 07:54:28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内容简介

《光明于低头的一瞬》是一部以游记为主的散文集,文笔优美,语言流畅,气质沉静,胸襟开阔,就像养育作家的东北大地,意境丰厚、典雅。文集主要由作者生活的东北地区与生活回忆有关的散文,游历祖国各地的游记,国外游记和国外与艺术文化有关的游记四个板块组成。作为小说家的迟子建,在散文创作上同样硕果累累,字里行间富有深情,又不失力量,温暖人心。用她自己的话来形容,“真正的温暖,是从苍凉和苦难中生成的!能在浮华的人世间,拾取这一脉温暖,让我觉得生命还是灿烂的”。

俯身捡拾那片片微光

——读迟子建散文集《光明于低头的一瞬》

□李玉芹

《光明于低头的一瞬》是作家迟子建的散文集。文集中,作者步履不断地丈量着人生的长度。她将旅途中、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打磨抛光成温润的螺钿,雕琢镶嵌成盏盏泛着微光的灯,指引着前方的路途。当我们打开这部文集时,犹如羔羊在迷途中望见远方的点点星光,那是生活发出的邀请函。

散文集总共囊括了四个部分:《我对黑暗的柔情》《听时光飞舞》《光明于低头的一瞬》《最是沧桑起风情》。在第一个部分里,作者着重描写了北方城市的一些景象以及人们日常易忽略的景色。比如,《萨尔图的落日》《水墨丹青哈尔滨》《鹤之舞》《水袖烟波》等令我们见识到了北国世界里城市的模样:北方荒原落日所独有的豪情与凌厉;被冰雪、教堂、啤酒所环绕的冰城;平原上迎披着日出的霞光飞舞的鹤;留在记忆里的落雪、溪流以及黑暗里偶然间看到的山的剪影。

在文集的第二部分里,作者将行走的脚印留在了烟雨笼罩的江南和尘土飞扬的西北。在那些城市里,作者化身为游客。有时,行走于陌生的街巷与人群之间。发出“那些相识的和不相识的人,包括我自己,不过是世界的过客而已”的感叹。有时,孤坐于竹林之中,观赏流萤点点,感受没有人语、不见房屋烟火,只听溪流、看露水在叶脉上滑动的夜晚。有时,也会因为一座桥的存在而发出“能够自如地走路,不管什么样的路,都是福。”的感慨。

在文集的第三部分,作者插上了一双翅膀,将行走的步伐留在了大洋的另一侧。在面对尼亚加拉瀑布俯冲而下的水时,作者终于将爱人离世的痛苦化解了。那样宏大的场景,像一场水的壮丽的死亡,消解了心中的怅惘,让作者再次打起精神投入到朴素的生活中去。在大西洋城感受“小赌怡情”和海岸线上的粼粼波光。在俄罗斯教堂里,作者敏锐地发现祭坛旁边打扫蜡油的老妇人。老妇人平静地面对着地面上积攒的蜡油。在她的身上,作者似乎看到了永恒的光明,并发出“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的惊呼。

文集的最后,作者的步履已经不再拘泥于物质世界之中,而是徘徊于人类的精神创作之中。从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舞剧开始,一路引领读者欣赏了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故居。从罗丹的雕塑到蓬皮杜文化中心、罗浮宫的《蒙娜丽莎》、米勒的《拾穗者》。从非洲安详的木雕到德加《草地上的午餐》再到欣赏巴西的“桑巴”。这是一次心灵之旅,每一次与艺术的接近都是一次灵魂的洗涤。

作者时刻被生活中的点滴真诚打动着,因此,在行进着的生命中也总善于收集那点点微光。如今,她将那些微光攒在一起,汇集成了这本文集,成为一座灯塔。当我们翻开这部文集时,亦能从回忆里、生活里寻觅到那遗落已久的细小光亮。这些光亮发出微弱的呢喃:希望洒落在生活的每一个瞬间,俯身便能看见。